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丨走进贾湖遗址 与九千年前的人一起“书写”横竖撇捺
大河网讯 “天呐,在9000年前竟然都已经有横、竖、撇、捺了!而且比甲骨文还要早了几千年。”2月21日,在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围着一面墙上的“契刻符号”研究起来。
契刻,即古人把一些数字或象形符号刻在陶器、竹木片或龟甲上,以此传递信息。“贾湖遗址发现的契刻符号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雏形之一,领先于古埃及纸草文字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舞阳贾湖遗址阿岗寺遗址管理委员会主任武艳芳介绍道。
贾湖遗址始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遗址区呈不规则圆形,文化层厚1-1.5米,面积约55000平方米,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的代表性遗址。
在贾湖遗址内出土的契刻符号共17例,分别刻于14件甲、骨、石、陶器上,其共同特点均是刻划而成。17例契刻符号包含了汉字所有的字画构成,点、横、竖、撇、捺、勾都有,笔画顺序也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与现在的汉字结构基本一致,很可能是汉字的滥觞。
提及有人认为契刻符号仅仅是一个记号,不能被称为“文字”,武艳芳回答道:“汉字的产生,就是由原始的刻划符号开始,从无形到有形,从无定形到有定形,从无规律到有规律,逐渐发展成熟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些契刻符号是先民在‘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最起码也是至今我国年代最早的文字前形式。”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也许贾湖契刻符号还比较粗糙、比较幼稚,但它的确为汉字起源于中国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根据。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或许贾湖契刻符号还会为世人带来更多的惊喜。(朱丽文 董蕾/文 马绍坤/视频)
精彩推荐
- 驻马店市两名作家获批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许尚珍:与党同行的忠诚挚友
- 千里护送助返乡 暖心陪伴显真情
- 活力天中焕新求变
- 柴坤:用情书写医者仁心
- “双节”购票遇“秒候补”不用愁!高铁驻马店
- 暂停服务!驻马店市政务服务中心发布最新公告
- 红薯变身“金疙瘩” 托起村民致富梦
- 战旗漫卷壮山河 薪火相传励后人
- 遗产继承起纠纷 暖心调解挽亲情
- 箱包产业托起村民致富梦
- 汝南英魂赖鹏:铁血丹心照豫南
- 抗战老战士于文彬:“我们用血肉之躯守住了最
- 16岁少年改装电动车 交警温情执法护安全
- 小社区巧做基层治理大文章
- 市委党校举行2025年秋季学期主体班开学典礼
- 弘扬好人精神 传递向善力量
- 开展安全检查 筑牢成长“防护墙”
- 岐黄薪火照杏林
- 创新培育机制 激发人才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