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钱币鉴藏:苏区也铸“袁大头”

●罗文华

曾有一部热播剧,是范伟等主演的《小宝和老财》,它表现了20世纪30年代赣北地区苏维埃银行一个地下造币厂的发展历史,类似一部喜剧版的“货币档案”,颇为吸引观众。而这个地下造币厂生产的第一种货币,就是现在已鲜为人知的“苏维埃袁大头”。

1931年,国民党政权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红色政权环境十分恶劣。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红军便利用打土豪获得的民国三年(1914)版“袁大头”银元,在袁世凯头像右侧打上“苏维埃”的戳记,以示区别,投入流通。这种“苏维埃袁大头”在发展革命根据地经济、保障红军供给和红色政权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1年到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造币厂在江西瑞金还仿照民国三年版“袁大头”样式自铸银元,限于苏区流通。由于技术、设备条件所限,这种银元成色虽好,但铸工较原版“袁大头”粗糙,币面图案有些模糊,被称为“土造花边”(俗称“花边钱”)。除在袁世凯头像右侧打上“苏维埃”三字戳记外,有些还在币面或背面打上“工人”二字戳记。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