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医生”有流量更要负责任
徐扬 郭翔
不得发布未经科学验证、虚假错误内容,不得断章取义曲解专业指南、行业标准等,误导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不得夸大病情和疾病治疗效果,不得以“神医”“神药”名义进行宣传……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试行)的通知》,提出十条负面行为清单,对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精准亮剑。
随着直播、短视频的兴起,互联网成为公众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国家卫生健康委也鼓励支持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通过多种形式规范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健康科普方式的短板。不过,在流量诱惑之下部分乱象开始显现,有的医生违规开展导医导诊,直播带货敛财牟利甚至虚构病例误导公众。
健康科普的初衷不能让位于对利益的追逐、对变现的渴望,让互联网健康科普回归服务健康、普惠公众,“网红医生”手握流量,更要负起责任。
越是面对流量和利益诱惑,越要尊重互联网赋能带来的价值和荣誉。对“网红医生”而言,既要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牢记治病救人的初心,更要传播准确的健康知识,为公众提供真正有价值的科普内容,拒绝渲染健康焦虑、以伪科普误导公众,让医疗行业的严肃性和公信力在网络平台延续。
“网红”医生的本职仍然是医务工作,不论是诊疗、科研还是科普,科学性和专业性都是其职业核心。无论何时何地,医术精湛都是这份职业的基石。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把医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才能让健康理念传播得更广更好,支撑互联网健康科普走得更远更稳。
抵制流量诱惑不能仅靠医生的道德自觉,有效的监管监督必不可少。各级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应通过日常监督、典型案例查办、文化浸润等举措,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平台要健全内容评估与过滤机制,让科学严谨的好医生好内容脱颖而出,对触碰“高压线”的,要及时出手,该下架的下架,该处罚的处罚。
网络时代,做好自律和他律,对医生是约束也是保护。守护群众信任,维护医疗行业公信力,才能赋予互联网健康科普清新底色。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精彩推荐
- 心智障碍青年“解锁”职业初体验
- 郭集镇大棚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 第27届中国农加会打造农产品加工“智慧盛宴”
- 正阳:传统鸭蛋成百姓致富“金蛋”
- 瓦岗镇种植野菊花助力乡村振兴
- 新蔡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文明实
- 驻马店“十四五”应急管理答卷引发社会各界热
- 两部门联合发布《寒衣节文明祭扫倡议书》
- 10月我国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增长
- 驿城区文化惠民工程彰显品牌效应
- 全运会冠军骆书艳载誉归来
- 河南省全链条支持创新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 危急时刻伸援手 凡人善举暖人心
- 驻马店“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 田园初冬
- 确山县优质农产品积极“备战”迎盛会
- 相关影片进口方、发行方确认:暂缓日本进口片
-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2025河南企业100强榜单发布 驻马店多家企业上
- 泌阳县纪委监委“监督+服务”护航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