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夜观秋菊随想

夜观秋菊随想

文/尤献国

晚饭后散步,走到小公园边,灯光映照处,一片金黄的颜色映入眼帘,凑近一看,原来是菊花。已经绽开的菊花,大小如手掌,触须般的花瓣从中间花蕊向外伸展;尚未完全盛开的菊花,花瓣在中间聚拢成球形,四周仅有少量花瓣伸展开来。一朵朵金黄的菊花,傲然耸立在这暗夜的清凉里,让人有点猝不及防,又觉得欣喜。

蓦然看到这些蓄势蓬勃的菊花,静静地开在深秋的夜色里,那些潜藏于内心深处的诗句也被瞬间激发出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关于菊花的诗词,会让人想起陶渊明的那份悠然闲适的潇洒,想起孟浩然以菊作媒、将菊花当成联结友人和友谊的媒介。当然,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相传明代成化年间,侣钟、张昇、傅瀚三人邀约在重阳节相聚赏菊,泼墨赋诗,留下了“以诗催菊”的佳话。不久之后,“吴门画派”之首的沈周有感于“以诗催菊”的佳话,将这一聚会活动绘成了一幅《盆菊幽赏图》。画面中,在一片被低矮栅栏围成的一方平地上,有一间方形茅草亭,亭中间一桌,桌周围坐三人正在宴饮对诗,书童手捧执壶侍立一旁。栅栏边上,几盆菊花傲然绽放,草亭周围,几棵大树虬枝黄叶,彰显深秋景象。《盆菊幽赏图》将侣钟、张昇、傅瀚三人“以诗催菊”的故事变成画作跃然纸上,那一刻,诗情画意完全具象化了。

菊花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观赏价值。书载,菊花原产于中国,唐宋时期经朝鲜传到日本,后又传到欧洲、美洲。菊花品种繁多,从如指甲盖大小的雏菊,到大如脸盆的大丽菊、独本菊等,上千品种,形态各异。菊花也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花中四君子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在中国古代,菊花有许多精神内涵,被称为“花中隐士”,又被誉为长寿之花。除观赏外,菊花还可以药用、茶用,被制作成菊花茶饮品和中药配剂,有清热、祛火、平肝、明目等功效。在山野、在田埂,每到秋天,野生的小菊花随处可见,人们常采摘来晒干用作代茶,一些地方则大面积种植金丝皇菊,效益很好。炎热的夏天,泡一杯菊花茶,淡淡的苦和幽幽的甜会瞬间传遍全身。肝火旺盛、常有眼疾的人,宜常饮菊花茶。

菊花是坚韧与高洁的象征。在萧疏的深秋时节,它们将内心的孤傲与坚持,凝结成枝头最绚烂的语言,不正是对“坚韧与高洁”最生动的诠释吗?它们簇拥在清瘦的枝头,有的花瓣细长如丝,末端带着小小的卷钩,垂落成金色的流苏;有的瓣片短促,层层紧抱,宛如一枚枚鎏金的绣球。秋风过处,它们便微微颤动,清苦的香气在空气里浮动,幽幽地沁人心脾。

菊花因其品种多、易养、耐看,成为养花人士必养的花卉之一。每年秋天,在居民的屋角墙根或者门前花盆里,常常能见到绽放的菊花。“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今晚的遇见,虽是偶然,也是寻常。我想,那些喜爱种养菊花的人,一定是性情高雅、热爱生活的人。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