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十四五”期间驻马店教育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十四五”期间驻马店教育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以教育公平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本报讯(记者 黄育南)10月30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驻马店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重点介绍“十四五”期间驻马店紧紧围绕“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改革”为主线,推动教育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教育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11个县区全部设立党委教育工作机构,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制定实施一系列重大规划、重要制度、重点任务,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成立由黄淮学院牵头的“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驻马店片区联盟”,建设了17个名师工作室和6个实践基地。建立了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的常态化机制。五年来,各级领导干部到校讲思政课780余场,受益学生60余万人次,真正做到了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系统推动“五育并举”。德育方面,实施德育创新工程,50所学校成为省级“五育并举”实验校;智育方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夯实教研支撑,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体育方面,开齐开足体育课,每年举办“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等赛事;美育方面,组织参与经典诵写讲、诗词大赛等活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劳动教育方面,印发专项实施意见,将劳动实践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夯实事业发展基础。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7.3%,2023年首次突破110亿元。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近五分之一,持续保持全省前列,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教育项目建设、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是市委、市政府回应百姓关切、保障教育民生的重中之重。“十四五”以来,我市以《基础教育提质升级五年攻坚行动》为总抓手,规划投资超161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09所,预计新增学位31.92万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完成500多个教育项目建设,新增学位超30万个;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数量从2021年的45所增加到目前的65所,普通高中招生人数连续4年占比超过中招报考人数的70%。全市中小学全面消除了城镇超大班额,小学大班额占比从2021年的9.53%下降为0,初中大班额占比从2021年的16.02%下降至0.21%,普通高中大班额占比从2021年的66.87%下降至2.57%。市中心城区实施了79个优质教育项目,新增了大量学位,有效缓解了“入学难”和“择校热”问题,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了让孩子们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

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内涵发展,职业教育创新融合发展。特别是高考成绩连创历史新高,国家重点大学录取人数连年递增,985、211上线人数大幅提升,中职对口升学率位居全省前列,教育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建成8.8平方公里的驻马店职教园区,入驻职业院校7所,入园师生5万多人,集群发展效应十分显著,在市区北部形成了一座教育新城。黄淮学院成功转型为省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设驻马店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高等教育资源获得实质性扩充。包括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驻马店幼儿师专在内的4所驻驻高等院校特色发展、提质增效,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经济能力显著提升。

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教育内生动力。深入挖掘编制潜力,累计增加中小学教师编制10770名。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等渠道,五年累计补充教师近1.1万名,极大缓解了师资短缺问题。构建了“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培训体系,五年累计培训教师数万人次。实施“名师引领计划”,培育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参与学校2538所,交流轮岗教师4855人,打破了教师交流的制度壁垒,优化了师资配置。稳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评审认定一级、二级校长275名,推动校长队伍走向专业化、职业化。这些改革有效激发了教师队伍的生机活力,成为教育质量跃升的关键驱动。

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采取“名校+薄弱校+新建校”模式,全市组建了69个义务教育集团,覆盖291所学校,惠及学生近28万人。通过骨干教师交流、教研科研同步、管理模式统一等方式,有效缩小了校际差距。11个教育集团被认定为省级优质教育集团,经开区成为省级改革先行区,成功“孵化”了17所新建校,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持续推进“双减”工作,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严格规范校外培训,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2%,并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严防隐形变异培训。着力提升校内教学质量、作业设计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抓好“五项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落实周末“双休”制度,新蔡县的“双减”案例入选全省优秀案例,实现了减轻负担与提升质量的双赢。

着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在持续扩充城镇教育资源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开工建设18所乡镇寄宿制小学,改善24所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通过“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教师交流轮岗等机制,为农村学校补充和优化师资力量。

保障特殊群体权益,体现教育温度。通过“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就学。特别在特殊教育方面,创造性开展“医教结合、融合教育、特教提升”模式,全市已有8000多名特殊需要儿童接受康复和融合教育,其中5000多名进入普通小学学习,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
“十四五”期间驻马店教育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驻马店网

“十四五”期间驻马店教育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十四五”期间驻马店教育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以教育公平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本报讯(记者 黄育南)10月30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驻马店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重点介绍“十四五”期间驻马店紧紧围绕“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改革”为主线,推动教育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教育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11个县区全部设立党委教育工作机构,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制定实施一系列重大规划、重要制度、重点任务,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成立由黄淮学院牵头的“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驻马店片区联盟”,建设了17个名师工作室和6个实践基地。建立了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的常态化机制。五年来,各级领导干部到校讲思政课780余场,受益学生60余万人次,真正做到了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系统推动“五育并举”。德育方面,实施德育创新工程,50所学校成为省级“五育并举”实验校;智育方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夯实教研支撑,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体育方面,开齐开足体育课,每年举办“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等赛事;美育方面,组织参与经典诵写讲、诗词大赛等活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劳动教育方面,印发专项实施意见,将劳动实践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夯实事业发展基础。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7.3%,2023年首次突破110亿元。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近五分之一,持续保持全省前列,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教育项目建设、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是市委、市政府回应百姓关切、保障教育民生的重中之重。“十四五”以来,我市以《基础教育提质升级五年攻坚行动》为总抓手,规划投资超161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09所,预计新增学位31.92万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完成500多个教育项目建设,新增学位超30万个;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数量从2021年的45所增加到目前的65所,普通高中招生人数连续4年占比超过中招报考人数的70%。全市中小学全面消除了城镇超大班额,小学大班额占比从2021年的9.53%下降为0,初中大班额占比从2021年的16.02%下降至0.21%,普通高中大班额占比从2021年的66.87%下降至2.57%。市中心城区实施了79个优质教育项目,新增了大量学位,有效缓解了“入学难”和“择校热”问题,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了让孩子们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

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内涵发展,职业教育创新融合发展。特别是高考成绩连创历史新高,国家重点大学录取人数连年递增,985、211上线人数大幅提升,中职对口升学率位居全省前列,教育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建成8.8平方公里的驻马店职教园区,入驻职业院校7所,入园师生5万多人,集群发展效应十分显著,在市区北部形成了一座教育新城。黄淮学院成功转型为省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设驻马店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高等教育资源获得实质性扩充。包括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驻马店幼儿师专在内的4所驻驻高等院校特色发展、提质增效,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经济能力显著提升。

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教育内生动力。深入挖掘编制潜力,累计增加中小学教师编制10770名。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等渠道,五年累计补充教师近1.1万名,极大缓解了师资短缺问题。构建了“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培训体系,五年累计培训教师数万人次。实施“名师引领计划”,培育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参与学校2538所,交流轮岗教师4855人,打破了教师交流的制度壁垒,优化了师资配置。稳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评审认定一级、二级校长275名,推动校长队伍走向专业化、职业化。这些改革有效激发了教师队伍的生机活力,成为教育质量跃升的关键驱动。

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采取“名校+薄弱校+新建校”模式,全市组建了69个义务教育集团,覆盖291所学校,惠及学生近28万人。通过骨干教师交流、教研科研同步、管理模式统一等方式,有效缩小了校际差距。11个教育集团被认定为省级优质教育集团,经开区成为省级改革先行区,成功“孵化”了17所新建校,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持续推进“双减”工作,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严格规范校外培训,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2%,并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严防隐形变异培训。着力提升校内教学质量、作业设计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抓好“五项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落实周末“双休”制度,新蔡县的“双减”案例入选全省优秀案例,实现了减轻负担与提升质量的双赢。

着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在持续扩充城镇教育资源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开工建设18所乡镇寄宿制小学,改善24所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通过“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教师交流轮岗等机制,为农村学校补充和优化师资力量。

保障特殊群体权益,体现教育温度。通过“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就学。特别在特殊教育方面,创造性开展“医教结合、融合教育、特教提升”模式,全市已有8000多名特殊需要儿童接受康复和融合教育,其中5000多名进入普通小学学习,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