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杨志刚:用乡土智慧化解村民纠纷

杨志刚(右一)正在调解群众纠纷。 (资料图片)

记者 张新理 通讯员 水 涛 陶文友

在新蔡县弥陀寺乡程小寨村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时而俯身倾听村民诉求,时而俯身查看辣椒长势,时而在村民家中耐心调解矛盾。他就是新蔡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新蔡县人民法院派驻程小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杨志刚。从法院干部到驻村第一书记,他带着法律人的理性与调解员的智慧,让曾经的重点管理村变为零纠纷村,更带领村民种出了致富的红辣椒,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留下了坚实足迹。

“矛盾不隔夜,纠纷早化解”,这是杨志刚驻村后给自己定下的规矩。作为新蔡县人民法院派驻干部,他深知法治是乡村治理的基石,探索推行“三访三调”工作法:日常走访村民,确保矛盾早发现,避免纠纷再升级;联动协调查根源,推动问题彻底解决。为摸清村情民意,他坚持每日走访5户村民,蹲点调解矛盾,一点点化解村民对干部的不信任,重建干群连心桥。

在程小寨村,一起持续10年的宅基地纠纷曾是“老大难”——因界线不清,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矛盾逐年加深。杨志刚接手后,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沉下心查阅历史资料、走访十余位知情人,他还联合乡国土所反复研判,终于找到突破口。他采用“背靠背”调解法,先分别与双方沟通疏导,逐步缩小分歧,再组织面对面协商,最终促成和解。2024年3月,村民程某新与程某林因建墙头起争执,杨志刚又第一时间介入,不仅让双方达成“建房留50公分滴水、银杏树定型后移栽”的协议,更赢得了村民的认可。

为构建长效调解机制,杨志刚还推动村里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红色调解队”、开设“村民说事会”,让群众成为矛盾化解的主角。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培养25名法律明白人,让法治精神扎根乡村。如今的程小寨村,遇事找书记变成了遇事先商量,村民自治能力显著提升,成功化解宅基地、土地流转等矛盾纠纷18起,矛盾纠纷同比下降62%,实现零越级上访。

“光解纠纷还不够,让村民富起来才是根本。”在维护乡村和谐的同时,杨志刚始终把产业发展放在心上。他发现村里的新蔡县俊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发展辣椒产业的潜力,便主动上门提供帮助:不仅为合作社解读政策、提供法律支持,还协助规范土地流转程序,解决土地使用纠纷,为产业发展扫清障碍。

天有不测风云,2024年,辣椒田面临缺水困境,杨志刚立刻组织村民疏通灌溉渠道,日夜守在田间确保水流畅通;汛期来临,他又第一时间查看苗情,带领群众挖沟排涝,全力保住辣椒苗。他说:“地里的庄稼就是村民的希望。”只要有空他就往辣椒地里跑,了解生长情况、倾听农户困难,帮着解决肥料采购、销路对接等问题。在他的帮扶下,合作社的辣椒产业稳步发展,小辣椒变成了村民手中的“致富果”,带动更多农户实现增收。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杨志刚始终牢记代表使命,把村民的“急难愁盼”放在首位。他关注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从道路硬化到水利设施修缮,从文化广场建设到路灯安装,每一个民生项目他都亲力亲为——前期调研征求意见,中期监督项目进度和质量,后期跟进使用情况,确保项目真正惠及村民。

如今的程小寨村,道路平坦整洁,路灯照亮街巷,文化广场上村民载歌载舞,茶余饭后的话题也从“家长里短”变成了“产业发展”“家园建设”。但杨志刚依旧保持着每日走访的习惯,他常说:“乡村振兴不只是经济发展,更是人与人的和谐共处,是法治精神在乡村的生动实践。我的责任,就是继续服务好群众,为程小寨村的美好明天添砖加瓦。”

从重点管理村到零纠纷村,从穷洼地到致富地,杨志刚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专业化解矛盾,用实干推动发展。这位从法院来的驻村书记,正以自己的坚守与担当,带领程小寨村在和谐与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