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沟:藏于深山的传奇村落
道路两侧的民居位置就是原丞相府的府址
记者 高琳琳
在驿城区老河乡大林子村,有一处被青山环抱的山村——丞相沟(又名承相沟)。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而其背后一段跨越数百年的传奇故事,更赋予这片土地独特的人文魅力。
“这一片村民房屋所在地就是原来丞相府的所在地,听老人说,两边村民建房所用的部分砖块就是当年从原来建筑上拆下来的。”近日,记者在驿城区老河乡大林子村丞相沟采访时,村里工作人员指着道路两边的房屋说。
循着工作人员所指的方向望去,记者注意到,这里的村民房屋外墙多由青砖垒砌,古朴的质感与村落的宁静氛围相得益彰。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每面墙的下半截都藏着“特别之处”——这部分砖块的颜色与上半截明显不同,不仅色泽更深、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感,尺寸也比普通青砖更大,边缘虽历经磨损,却仍能看出当年规整的工艺痕迹。
“这些‘老砖’有年头了,家里盖房时用它们打底,心里觉得很踏实。”一名村民路过时笑着说。
据工作人员介绍,村里不少老人都能回忆起先辈们提及丞相府的片段,虽因年代久远,府院的具体布局已难考证,但这些从旧址留存下来的青砖,成了连接过往与当下的重要印记,也让丞相沟这个名字多了几分历史的温度。
相传在明朝时期,一位德高望重的丞相李良告老还乡。他在老河乡大林子村一处静谧的山沟定居下来,此处后来便成了丞相沟。李丞相虽远离朝堂,却依旧心系百姓,凭借高尚的品德与卓越的智慧,赢得当地民众的爱戴与敬畏。在他的影响下,周边村落和谐发展,山沟东边,有8名骁勇善战的战士驻守的村庄,取名八虎冲;南边则是由将领李虎镇守的李虎山庄。3个村落彼此照应,守望相助,宛如坚固的铁三角,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祥和。
时间流转至明末,闯王李自成率领义军纵横驰骋,在攻打开封失利后,他带领残部退隐至泌阳县白云山一带。李丞相为守护一方百姓,毅然组织力量抵御,双方由此产生冲突。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李自成与李丞相多次交锋,始终难分胜负,陷入僵持局面。
战事的持续,让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田园荒芜、流离失所。李丞相与李自成虽立场不同,但都心怀苍生,为避免更多百姓受苦,双方尝试休战讲和,但多次谈判均无果而终。
一日,李自成外出视察,其侄儿李过在李丞相赴宴的必经之路南板桥西石桥埋下伏兵后,请李丞相在南板桥饭店饮酒,席间两人握手言和,喜笑颜开。饭后,李丞相等人回家路经石桥,伏兵杀出,李丞相等寡不敌众,被杀在石桥上。
除掉李丞相后,李自成在挂旗山周围的千年岭、闯王寨、城顶山、大寨子等山头招兵买马,加紧操练。当年冬,李自成从这里一路西行,就有了三打泌阳的故事。
李丞相的离世,让当地百姓悲痛万分。为铭记这位一心为民的贤相,人们将他曾居住的小山村命名为丞相沟,这份怀念与敬意,随着岁月的流逝,深深镌刻在每个村民心中。
“我父辈小时候还知道丞相府的模样,虽然现在不复存在了,但村民们都知道李丞相的故事。”采访中,许多村民都对李丞相的故事记忆犹新。
据了解,1977年前后,曾经辉煌一时的丞相府逐渐荒废,其所占土地也被分给村民修建房屋。尽管丞相府的建筑已不复存在,但李丞相的故事却在村民们的口中代代相传,成为丞相沟最珍贵的文化记忆。
丞相沟,这个承载着历史风云与传奇故事的村落,既是豫南山水间的一颗明珠,更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它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也在新时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探寻那段尘封的历史。
精彩推荐
- 杨志刚:用乡土智慧化解村民纠纷
- 央企赋能 绘就新蔡乡村振兴新画卷
- 谭园村:“ 田间”产业解码“心间”治理
- 平舆 “两高”协同开新局
- 国铁武汉局驻马店车务段 “双节”期间发送旅
- 正阳县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 诗意与乡愁的双重奏鸣
- 市公交公司 “双节”期间输送乘客约139万人次
- 泌阳县颁发首张线上平台办理的“个转企”营业
-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成“精神坐标”
- 新蔡县纪委监委创新“廉动力”赋能“软实力”
- 在命运的十字路口看见自己
- 农业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 田原:三尺讲台育桃李 志愿服务暖人心
- 国网泌阳县供电公司上门“问诊”充电桩
- 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精心部署 确保“双节”供
- 岁稔年丰穰穰满家
- 国铁武汉局驻马店车务段提升服务护航节后返程
- 国庆中秋假期驻马店文旅市场稳健运行
- 注意!国庆期间往返郑州、驻马店更省心 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