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铭记历史 致敬英雄——记革命烈士彭国保的英雄事迹

  

军民共庆胜利。(资料图片)

  

战士合影。(资料图片)

彭国保,1902年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出生于上蔡县城北三十里的史彭村。他从小家境贫寒,1936年参加革命,1945年被中共上蔡县委派遣到史彭村担任上蔡县第二区队(史彭区队)队长,组织领导该地区的抗日斗争。抗战胜利后,上蔡县委及郾、上、西抗日民主政府转入游击战,进行地下斗争。1948年除夕当天,彭国保被国民党上蔡县保安团暗杀于史彭村北门外,时年46岁。新中国成立后,彭国保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烈士号046554)。

满腔热血投身革命 铁骨铮铮壮大队伍

彭国保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受尽了社会黑暗势力的压迫。幼小的他常常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有钱有势,骑在穷人头上作威作福,而有的人却吃不饱穿不暖。一些大地主有土地数百亩,牛马几十头,房屋几十间。可穷人吃了上顿没下顿,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不得不给地主干活、做工。

1912年秋,彭国保已经10岁了,村里有钱人家的孩子都进了私塾,稍微富裕点的家庭也能让孩子上学。可彭国保家里穷,上不起学,他就站在教室外面看,站在窗外听,居然也学会了几十个字。后来,他就百般地纠缠着父母要去上学。父母为了儿子,不得不省吃俭用供他上学。

但是好景不长,彭国保的父母先后离他而去。10多岁的他开始给地主当长工。到十八九岁时,彭国保已经成为一个健壮的汉子,村长史大国看他长得人高马大,力大过人,且为人忠厚老实,勤劳能干,就收他为勤务兵,并教他练习枪法。彭国保吃苦耐劳,善于学习钻研,练得一手好枪法。他双手打枪,百步穿杨,百发百中,远近闻名。

1935年,在上蔡县党组织的领导下,彭国保秘密联系了几位老长工,并和好朋友史得简、史红彦、史金元、彭栓柱等人组成了上蔡县史彭村第一个农会,组织团结全村的佃户、穷人和大地主进行斗争。他们抗租抗粮,发展农会会员50多人。

渐渐地,彭国保领导的农会不仅在史彭村迅速发展壮大,还扩展到了周围后郑、王桥、坡董、大岳、刘连等村庄及西平县的五沟营镇。他们的活动,受到了当时中共上蔡县委领导寇文谟、王伯重的支持,这也是后来中共上蔡县委(郾、上、西抗日民主政府)在史彭村成立的主要原因。

1938年,全国抗日斗争风起云涌,在中共上蔡县委的领导下,史彭村农会也有了自己的秘密武装和枪支武器。据老农会会员史油锤讲,当时农会有三支短枪、三支长枪,彭国保有两支手枪。他们每天宣传抗日,大力除奸,除了在郾城、上蔡、西平等地活动外,还常常在周口、漯河、确山、驻马店一带活动,远近百里的地主、恶霸对他们既恨又怕。那个年代,在西平、上蔡、郾城、西华、商水一带提起“双枪队长”彭国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1945年4月,八路军豫中支队(128团)开赴上蔡,在华陂、百尺的洪河两岸活动,建立了郾、上、西抗日革命根据地,并以史彭村为根据地,成立了中共上蔡县委(郾、上、西抗日民主政府),寇文谟任县委书记,侯杰任县长,王伯重任组织部长,张吟堂任宣传部长。同时,上蔡县委任命彭国保为上蔡县第二区区长兼武装队队长,史红彦任武装委员,史金元任农会会长,进步青年侯立则任秘书。很快,由武装队员彭栓柱、史得简、于海水、董军显等50多人组成的史彭武装区队,在128团的支持和中共上蔡县委的领导下,迅速发展到100多人(武装区队70多人,民兵50多人)。他们农忙时帮农民干活,农闲时学习、练兵,成为中原地区模范抗日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五沟营铲恶锄奸 日伪军毛骨悚然

五沟营镇地处西平县、上蔡县和郾城区三县(区)交会处,人口万余,西靠京汉铁路,洪河从镇旁蜿蜒穿过,有繁华的水陆码头,是当时周围百里的大集镇。1945年,日本人在这里驻扎了一个班的兵力,防止郾、上、西武装工作队开展活动。由于漯河被日军占领,许多商人从漯河迁到五沟营生活。当时五沟营镇的伪镇长是当地一霸,经常为非作歹,白吃白拿,就连哪家娶媳妇,也得请他先去过夜,不然难得安宁。彭国保等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心为民除害,召开战斗动员会后,派出了一个精干的小队执行除奸任务。

1945年6月的一个早上,彭国保带着7名精心挑选的优秀队员,挑着菜筐、背着菜篮,装扮成赶集的村民从东门进入了五沟营镇。当时,五沟营镇四周有一丈多高的寨墙,四周有汉奸小队把守,镇北门、东门外又是水流湍急的洪河,地形易守难攻。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彭国保安排两个队员在东寨门口埋伏,以便接应其他的行动队员。彭国保则带领几个队员进入集镇。此时,街道上南来北往的人已经渐渐多起来。好巧不巧,彭国保走上大街,正遇到伪镇长行凶。只见伪镇长让一个商户给他割五斤牛肉,商户哪敢不给,恭恭敬敬地把牛肉包好,双手递给伪镇长。那伪镇长抓过牛肉便走,根本不提付钱的事。彭国保身后的一个队员王疙瘩以眼神示意:“就是他!”

彭国保走到伪镇长跟前,那高大的身躯直接挡住了路。伪镇长被碰了个趔趄,高声骂道:“他妈的没长眼!想找死呀!”彭国保立刻从腰里拔出左右双枪,伪镇长一看形势不妙,立刻双腿打战,跪地求饶:“大爷饶命,大爷饶命!”彭国保厉声喝道:“我是彭国保,代表洪河两岸的人民送你上西天!”随即“叭”的一枪,把作恶多端的伪镇长打死在大街中央,接着又朝天放了一枪。赶集的群众听到枪声,四散奔逃。此时,守寨的伪军被逃跑的村民冲得站不住脚,已无法关闭城门。彭国保和队员们也趁乱混在村民群中,冲出寨门,顺利撤出五沟营镇。

镇上的日军迅速集合,伪军也迅速在全镇各街道搜捕可疑之人,可他们忙活了半晌,什么也没有搜到,只得把伪镇长的尸体抬回镇公所。彭国保这次行动严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抗日军民的志气和威风,一连数月,日伪军不敢再出来祸害百姓,五沟营集市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枪林弹雨保护人民 坚守待援抗击敌人

1945年7月,郾、上、西抗日民主政府的管辖范围已扩大到北至万金、漯河、西华,东至朱里、东岸,南至无量寺,西到西平的广大地区。第二区队在队长彭国保带领下,队伍不断扩大,根据地更加巩固。

1945年7月的一天,正值盛夏,周口、漯河、西平及上蔡县城的日伪军联合起来,突然包围了民主政府所在地——史彭寨。那天夜里,天热得出奇,队员王疙瘩从五沟营镇气喘吁吁地跑回区队部,报告了漯河、西平、上蔡、周口四地的日伪军趁新四军128团东征之际,聚集近千人准备突然袭击,妄图一举铲除郾、上、西抗日根据地的情况。得到这一重要情报,彭国保立刻集合全村区队员和民兵商量对策,同时派人骑马向方营128团驻地求援。

随后,彭国保一边向县委请示,一边组织坚守。他和区队领导史洪彦、史得简及128团驻区队教员于新田分析形势,认为应该坚守待援,理由是史彭村是上蔡县委所在地,这里有50多名队员、70多名民兵和20多名县委人员,有100多支枪和大量手榴弹,寨内还有本村1000多名群众和前来避难的1000多名老乡,可以一战。

彭国保向大家分析,史彭村寨墙高厚坚固,寨河有两米多深,又有区队自制的两门生铁炮,只要把主要兵力部署在四门防守,民兵及村民凭借高高的寨墙,用猎枪、鸟铳、刀棍、砖头和手榴弹守住四面围墙,完全可以坚守一两天。况且日伪军长途奔袭,是一支疲惫之师。加上外部又有128团支援,一定能够守住政府所在地。大家主意已定,立即让各区队员到村民家中动员。那天夜里,全村锣声响起,全村军民拿起铁锹和钢钎,紧闭寨门,严阵以待。

半夜时分,又热又累的日伪军散漫地包围了史彭寨。放哨的队员鸣枪报警,2000多名军民进入了战斗阵地。围攻的日伪军号称千人,实际不过五六百人。此时,日伪军个个累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直到黎明时才组织队伍从西门发起进攻。

战斗开始,日伪的几挺机枪雨点般射向西门,守西寨门的区队员和县委领导躲在寨墙内的工事里。约30名日伪军呼号着冲向寨门,时任县长王伯重高喊:“打!”一门生铁炮呼啸着喷出火舌,烧红的铁汁如雨点般倾泻到寨门外,成捆的手榴弹投掷在寨门外的土地上,炸得对方非死即伤,其余的人则哭喊着退到百米之外,再不敢露头。

寨子北门河水较浅,是防守的重点,彭国保率领区队主力坚守。围攻北门的日伪军是漯河的日伪军中队,他们架起两挺机枪,猛扫北门,守北门的队长彭国保及128团的两个教练隐蔽在修建的工事里,沉着还击。

不久,一个小分队的日伪军“哇哇”大叫着向北寨门冲锋,区队员瞅准时机点燃了生铁炮。水桶般粗的铁炮吼叫着,一颗颗手榴弹向寨门外扔出,喊杀声、枪炮声,响成一片。顷刻,又有十几个日伪军倒在寨门外,另外十几个伪军鬼哭狼嚎般退回百米外的坟地里。一时间,日伪军的叫骂声、守寨军人的喊杀声在寨子四周弥漫,战斗异常激烈。

这边,128团留守部队接到上蔡县委的求援信后,新四军某排排长姜得启急忙带一个骑兵班20多人直奔史彭寨。天蒙蒙亮,援军来到了史彭村,立即吹起了冲锋号。日伪军弄不清楚来了多少新四军,吓得四散奔逃。进攻北门的日伪军如落水狗般向村北高粱地里逃窜,南门处的日伪军没命地向东南方向逃去。守寨的军民也打开寨门,乘势追敌。

坚守史彭寨,是上蔡县第二区队最激烈、最危险的一场战斗。这场战斗锻炼和教育了广大根据地人民,鼓舞了根据地人民的革命热情和战斗精神,增强了大家敢于战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欢天喜地执行土地改革 团结奋战迎接抗日胜利

1945年5月以来,郾、上、西抗日民主政府在上蔡县委领导下,积极宣传抗日,深入做好土地改革、减租减息,广大农村抗日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当时的县长王伯重,经常深入农户、地头,和农民谈天、拉家常,宣传共产党的政策,积极执行解放区的土改政策。

1945年5月8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在太平洋战场上,盟军乘胜向日本本土推进,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日子已指日可待了。中共上蔡县委在史彭村召开千人大会,向广大群众宣传抗日的大好形势。

中共郾、上、西人民政府负责人侯杰和王伯重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县人民努力奋斗,全力争取光明的前途。上蔡县委、县政府依照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在郾、上、西抗日根据地内较好的、普遍地实行了土改政策。农村许多农民祖祖辈辈没有土地或只有极少土地的穷人,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没房子的贫农还分到了房子。解放区的土改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1945年8月,上蔡县民主政府在史彭村召开庆祝抗战胜利大会。参加大会的群众上万人,唱大戏3台,人们杀猪宰羊,欢庆胜利。

除夕夜血染英雄地 新中国缅怀英雄情

1948年,淮海战役开始以来,彭国保率领第二区队积极筹集军粮2万多升,组织区小队和民工100多人支援部队。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以北的国民党势力基本被消灭,整个上蔡很快获得解放。但是,上蔡县国民党保安团还在苟延残喘,他们纠集反动势力,疯狂向人民政权反扑。就在1948年除夕当天,刚解放的农民家家户户蒸馒头、包饺子过春节的时候,国民党上蔡县保安团把凶恶的手爪伸向了彭国保。

除夕那天,天气阴沉,彭国保的妻子催促他去陈蔡堡的娘家去送肉和白菜,可是,担任区队长的彭国保却忙着给村里几十位队员张罗年货。等他忙完已是下午,许多家庭已贴上了春联。随后,彭国保和通讯员于海水骑马去了陈蔡堡的岳父母家,返回史彭村的时候已是傍晚,四周已经响起了“啪啪啪”的鞭炮声。当彭国保、于海水二人走到史彭村北寨门时,突然遭到了埋伏于寨门外杀手的围攻,一阵激烈的枪声响起,这位久经考验的战士一头从马上栽了下来……

除夕的爆竹声淹没了罪恶的枪声,由于没有外援,于海水寡不敌众,边打边退回到寨中,等大家赶到北门时,杀手们已消失在茫茫夜色里。队员们立即集合追捕,可是由于天色已晚,杀手早已逃之夭夭。就这样,英雄倒在了祖国解放的前夜,把生命献给了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敌人的暗杀没有吓倒英雄家乡的史彭人民,他们擦干了血迹,埋葬了英雄的烈士,牢记着仇恨,积极投入到支援大军南下的工作。

后来,经过有关部门查明,发现暗杀彭国保的人是被国民党上蔡县保安团用重金收买的职业杀手——彭鸟、史枚芝等人。最终,这两个血债累累的杀手于1951年被当地人民政府依法执行枪决。

巍巍青山埋忠骨,朵朵白花祭英魂。彭国保虽然牺牲了,但家乡人民永远记着他,每年清明节时,许多老区队员及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到他墓前献上鲜花,以缅怀其革命精神。

在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中,有无数革命先烈勇往直前,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牺牲和奉献换来了今天我们的美好生活。他们的英雄事迹和不朽功勋应当被我们世代铭记,他们的崇高精神更照亮了一个民族不屈不挠、逐梦前行的奋进道路。向每一位英烈致敬!

(程文俊 程 敏 刘永奇)

被采访者:史晓华——史明杰的大儿子,史彭村原党支部书记。

于海水——大于村村民,武装区队队员。

彭银堂——彭国保的大儿子,武装区队队员。

史油锤——武装区队队员,史彭村原村长。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