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闵兰俊:点燃正阳民众抗日烽火

闵兰俊:点燃正阳民众抗日烽火

本报记者 张新理

闵兰俊(1913~1977),原名兰贵,化名郑斌、罗涛,正阳县陡沟镇孟庄村五闵庄人。闵兰俊幼年在闵家祠堂及陡沟小学读书时,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倡正义。1936年在开封高中就读时,他四处登台演讲,宣传抗日救国。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闵兰俊决心赴延安寻求救国出路。1937年12月,他通过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介绍,来到陕西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学习;次年8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就读;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4月,闵兰俊在延安抗大毕业后,被中共河南省委安排回家乡正阳发展抗日武装。闵兰俊回到正阳后,根据“争取伪顽武装,搞好统战工作,发展抗日力量,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首先把发展抗日武装的重点放在对张绍尼的日伪部队的争取和改造上。

张绍尼,系正阳人,任国民党罗山县保安团三营营长,曾与闵兰俊有过联系。闵兰俊利用同乡关系,带领几名进步青年到张绍尼家中,向张绍尼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讲述抗日主张。经过说服教育,张绍尼表示愿意听从中国共产党的指挥。后闵兰俊同进步青年何灵一、彭子良一起,利用何灵一的亲戚关系到信阳肖王等地去做国民党第四游击纵队军官张孟博、刘锦堂参加抗日的思想工作。通过闵兰俊宣传教育,张孟博、刘锦堂均表示同意抗日,待新四军发展到此地后率部参加新四军。

伪三师驻守信阳九里店、黄家院一带,闵兰俊的两名亲戚吕兰谷、吕雨生在此部队担任要职,吕兰谷的叔父吕晓兰是九里店的绅士,闵兰俊利用这一关系,向他们进行抗日宣传,开展统战工作。1940年2月初,闵兰俊同张绍尼密谈,拟于1940年2月20日拉出部队与张孟博合作,争取吕兰谷搞掉伪三师,以新四军的名义起义。

由于事关重大,闵兰俊向中共正阳县委汇报后转请省委批准。恰在此时,伪三师师长彭子文率部投靠了国民党豫南挺进军第十五纵队,张孟博、吕兰谷均被缩编为大队长。为便于开展工作,经组织同意,闵兰俊仍继续做张孟博、张绍尼的思想工作。由于起义保密工作不够扎实,闵兰俊共产党员的身份暴露,这次起义虽未成功,但其统战工作教育和影响了伪三师的中层官兵,在以后的抗日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下边,新四军老战士孙维理战士讲述她如何从一位16岁小姑娘成长为抗日战士的事迹,证实了闵兰俊是一位点燃正阳民众抗日烽火的英雄。

孙维理1941年参加革命,当年担任新四军15旅43团民运干事。以下是她的自述:

1938年,信阳沦陷后,日本鬼子带着伪军进村扫荡,四五十个敌人进村就放火烧房子,还开枪杀人。那时孙维理只有十二三岁,她后来跟随父亲逃难来到正阳。

在正阳逃难期间,孙维理的父亲结识了闵兰俊,当时,闵兰俊经常以学堂为掩护,把陌生青年送到“山里”,后来才得知闵兰俊运送“山里”的青年是加入新四军。

受闵兰俊抗日思想影响,1941年,孙维理的父亲请闵兰俊把孙维理也送到“山里”去。

1941年清明节,闵兰俊决定把孙维理和另8名青年一起送到新四军。那天,闵兰俊穿一件大衣,带几个男的走在前头,孙维理和其他青年刚被藏好,闵兰俊在岗哨处就被日本鬼子拉住,孙维理非常害怕,浑身不由自主抖起来。一个日本鬼子突然去抓闵兰俊,闵兰俊脱掉大衣扔给日本鬼子,趁机逃跑,鬼子边追边开枪射击,顿时大乱。

孙维理和其他青年在一处田埂趴下躲起来,躲到接近傍晚,才有新四军的人找过来,把他们带到根据地。

经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兵运和统一战线工作,1943年2月底,何灵一、闵世功把所掌握的240多人的国民党队伍拉出来参加了新四军。

闵兰俊到新四军五师后,历任新四军五师某部参谋处参谋、中原军区独立五团团长等。

1945年1月17日,国民党豫南挺进军总指挥张轸向豫南挺进军下达了进攻汝正确抗日根据地的命令。闵兰俊的军分区独立团也投入了战斗,这就是著名的陡沟战斗,这次战斗历时6昼夜,共毙伤日伪顽军400多人,俘虏数百人,保卫了汝正确抗日根据地的安全。

解放战争时期,闵兰俊任辽东军区岫岩军分区基干团团长、三纵队九师补充团参谋长、一五一军二一一师参谋处处长。

新中国成立后,闵兰俊先后任中南军区空军后勤部油料处处长等职务。1969年10月,经总后勤部批准闵兰俊离休。1977年3月7日,闵兰俊因患胃癌,病逝于武汉陆军总医院。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