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新蔡县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钟俊一天的工作日志:在钢筋水泥与法律经纬间穿行

       通讯员 马宁丽

晨曦微露,城市尚未完全苏醒,新蔡县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钟俊的办公室却已亮起灯光。厚重的卷宗堆积在案头——建筑工程合同纠纷、企业破产清算、房屋买卖争议——每一份卷宗都承载着复杂的法律关系和重大利益纷争。

8点10分:与部门其他法官沟通案件,分析发改案件成因。

证据缺位——哪些事实该鉴定、哪些事实该补充勘验?

法律适用——承揽合同还是建工合同,案由与请求权基础是否错位?

程序瑕疵——举证期限、释明义务、合并审理的节点是否提前告知?

8点30分,回到办公室,他翻开卷宗,今天要开两个庭审,均是建筑施工合同纠纷,用红笔标出最麻烦的地方,再把争议问题一条一条写在纸上。准备妥当,他合上卷宗,挂好法袍,等着9点的庭审开始。

上午9时,第一槌落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肃穆的法庭内,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准时开庭。原被告双方曾在法庭多次交锋:被告曾起诉原告追索房屋建设尾款,如今原告反诉房屋存在严重质量瑕疵。提交证据中,原告方提交鉴定报告:房屋面积测量的巨大差异——原告自行委托的鉴定结果与法官亲赴现场测量的数据明显不符。

每一次实地查勘积累的经验,都成为此刻判断证据真伪的无声基石。十点十分,庭审告一段落。但法官心中的法律论证远未结束,案件疑点有待庭后进一步研究。

10点10分无缝衔接:电话里的破产困局

这边法槌余音尚在,那边电话已然响起。这是一起粮油公司破产案件的破产管理人,破产程序已经终结,沟通后续法律问题,从“钢筋水泥”的实体争议,转入“破产财团”的程序迷宫。法官凭借深厚的破产法功底,条分缕析地指出关键法律依据,每一个解答都力求精准,为处于困境中的企业破产程序指明合法合规的路径。破产案件无小事,任何程序瑕疵都可能引发后续争议,甚至损害市场秩序。

下午3点30分:三千万标的的复杂漩涡

短暂休整后,法庭迎来下午的鏖战——一起标的额高达三千余万元的建筑施工合同纠纷。原告主张巨额工程款,被告对基本事实无异议,但付款的具体金额、节点及可能的抵扣项仍需逐一厘清。

开庭前,原告突然申请追加被告,打乱了既定节奏。庭审中,法官敏锐地发现,被告之一的“实际施工方”与原告关系扑朔迷离。双方陈述中暴露出可能存在的违法转包、挂靠经营等线索。

法官当庭加强释明与调查:“各方需明确阐述实际施工主体、合同签订背景及履行过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缺乏相应资质的施工方通过挂靠、转包方式签订的合同,效力认定及各方责任承担将截然不同。这直接关系到工程款支付主体的最终确定。” 法官的追问如手术刀般精准,试图剥离层层表象,触及合同效力及责任承担的法律内核。

华灯初上:破产管理人的等候与未竟的篇章

当最后一份庭审笔录签字完毕时,时针已指向5点20分。法庭外,另一位破产管理人早已静候多时。这是一起新能源环保公司破产案件,案件此前通过府院联动进入重整程序,投资人虽已敲定,保证金尚未到账。管理人赶来法院对后续法律疑问当面沟通,钟俊法官耐心听、细细答,把流程、时限、风险一一说清,等所有疑问厘清,时间滑过了六点。

法治微光,照见复杂世界的秩序

六点了,法院走廊的灯一盏盏熄灭,他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明天得去许昌监狱开庭——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被告因诈骗罪服刑,原告交了部分房款却迟迟收不到房,如今只想把钱要回来。他把卷宗、提讯证、会见手续依次码进公文包,像把杂乱的线头一根根理顺。等熄灯关门,夜色扑面而来——微光虽小,也要把下一程的路照得清晰一点。

民二庭法官的一天,是专业与责任的交响。在建筑图纸与法律条文间,在破产清算的复杂程序与合同效力的精准定性中,他们抽丝剥茧,明辨是非。每一次法槌起落,每一次专业释明,都在为市场主体厘清规则边界,为困境企业寻找出路,为受损权益提供救济。这平凡而高负荷的每一天,正是法治大厦得以稳固运行的一砖一瓦——他们在错综复杂的商事纠纷中,努力维系着市场经济的公平秩序,让冰冷的规则焕发出守护正义的恒久温度。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