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各有其道
文学创作各有其道
文/翟永立
电影《长安的荔枝》热播后,马伯庸11天写就全书、日均码字7000的创作经历,成了文坛热议的谈资。这份惊人的效率背后,是笔耕不辍的勤奋,也让不少写作者望尘莫及。
创作这件事,从来没有统一的标尺。有人如马伯庸,能如江河奔涌般一次性输出数千字,在宏大的叙事里铺展趣味与深意;也有人偏爱在方寸之间做文章,像精心雕琢玉器般打磨文字,用2000字内的篇幅,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勾勒人物、传递韵味。前者是奔涌的长河,后者是精致的溪流,本无高低之分。
文字的生命力,从来不取决于篇幅长短。冗长的堆砌若失了趣味,再有名气的作者也留不住读者;简短的勾勒若藏着巧思,寥寥数笔便能让人物立在纸上。喜欢用精练文字塑造形象,恰恰是对创作节奏的精准把握——知道自己的笔适合在哪个维度发力,便是创作路上的清醒。
承认差异,并非妥协,而是找准坐标。做不了“马伯庸式”的高产创作者,却能在自己的轨道上深耕细作。重要的是在认清自我后,依然保持对创作的热忱。
勤奋从来没有单一的模样。马伯庸的日均7000字是勤奋,在2000字的篇幅里反复推敲字句,让每个字符都带着温度与力量,同样是勤奋。多写多练的真谛,不在于复制他人的节奏,而在于找到自己的频率,在适合自己的创作土壤里持续耕耘。
创作的路上,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有人以量取胜,在持续输出中锤炼叙事;有人以质见长,在字斟句酌中打磨精品。无论选择哪条路,保持对文字的敬畏与热爱,做好自己,便是最好的修行。
精彩推荐
- 讲好“黄河故事”畅享戏剧盛宴
- 驿城区工信局精准服务企业 擦亮营商环境“金
- 生死营救
- 微光成炬暖全城
- 王玲到平舆县调研
- 西平县纪委监委监督护航电商产业发展
- 三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
- 九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
- 月亮湾街道人大工委面对面问需于民 实打实化
- 驻马店汽车客运中心站即将终止运营 全部客运
- 文学创作各有其道
- 西平县交通执法大队“打非治违”显成效
- 豫剧《刘胡兰》:热血祭“红梅” 英名永流传
- 黄河戏剧节期间市区加开4条夜班公交线路
- 今天,驻马店市体育中心正式开集!
- 河南属基孔肯雅热Ⅱ类地区 防蚊灭蚊是预防关
- 各地政策持续显效 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
- 市生态环境局西平分局强化日常监管 建立长效
- 戏韵飞扬传街巷
- 守 护“ 中 原 粮 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