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余额不足 家长需警惕孩子手机中的这类软件
驻马店网讯(记者 刘金霞)暑期余额已明显不足,孩子们使用手机的时间仍处于较多阶段。12日,记者从市反诈中心了解到,在此期间,一些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的密聊软件进入公众视野,家长们需提高警惕,关注孩子手机中的应用安装情况。
据了解,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不断升级。犯罪分子将服务器转移至境外,通讯工具也从大众社交软件转向境外密聊软件或境内小众聊天软件,如纸飞机、蝙蝠、事密达、思语、密聊猫、海鸥、向日葵等均属于密聊软件。这类软件因加密通讯功能强大,私密性极高,尤其是“阅后即焚”等特性,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来销毁作案证据,成为滋生违法犯罪的“灰色地带”。
未成年人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辨别能力较弱,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不法分子常通过密聊软件,以“高薪兼职”等花言巧语哄骗未成年人,诱使其提供个人信息,甚至参与到违法犯罪活动中,使其沦为犯罪“帮凶”,不少未成年人因此涉嫌“帮信罪”。
据民警介绍,年仅18岁的小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他在蝙蝠APP中加入一个“兼职”群,群内客服声称收购QQ号、手机号、微信号、银行卡等,帮助拨打电话每小时可赚450元。小王抱着侥幸心理参与其中,按照客服要求准备了两部手机,一部登录QQ与客服保持联系,另一部则专门拨打指定电话号码。然而,在拨通第17个号码时,他的手机卡就被公安机关依法封停。
对此,驻马店市反诈中心民警提醒广大家长:要加强对孩子手机的排查,如发现安装上述密聊软件,应及时删除;同时要与孩子耐心沟通,了解其近期网络社交情况,明确告知此类软件的潜在危害。若发现孩子可能参与了违法犯罪活动,需立即带其到就近公安机关说明情况,配合调查。
此外,社会各界也需共同关注,提醒未成年人警惕网络上“轻松挣钱”的兼职陷阱,避免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帮凶”。需要特别明确的是,未成年人向他人提供实名微信号、手机号、银行卡等信息,即便未直接实施诈骗,其帮助行为也可能涉嫌触犯“帮信罪”,切勿等到孩子的前途因此受到影响才追悔莫及。
精彩推荐
- 讲好“黄河故事”畅享戏剧盛宴
- 生死营救
- 驿城区工信局精准服务企业 擦亮营商环境“金
- 微光成炬暖全城
- 西平县纪委监委监督护航电商产业发展
- 王玲到平舆县调研
- 豫剧《刘胡兰》:热血祭“红梅” 英名永流传
- 西平县交通执法大队“打非治违”显成效
- 月亮湾街道人大工委面对面问需于民 实打实化
- 文学创作各有其道
- 三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
- 驻马店汽车客运中心站即将终止运营 全部客运
- 九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
- 黄河戏剧节期间市区加开4条夜班公交线路
- 河南属基孔肯雅热Ⅱ类地区 防蚊灭蚊是预防关
- 今天,驻马店市体育中心正式开集!
- 各地政策持续显效 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
- 市生态环境局西平分局强化日常监管 建立长效
- 戏韵飞扬传街巷
- 守 护“ 中 原 粮 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