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
蝉
文/翟永立
晚上,我在公园散步,远远地望见最北端的小树林里萤火闪烁,颇为壮观。及至近前,看见一群大人带着孩子,在用手机照明捉蝉。
蝉属昆虫,有2000多种,我们通常说的蝉,学名蚱蝉,俗称知了。蝉卵发育成幼虫即若虫,需在地下蛰伏3~7年,发育成成虫,有的种类的蝉甚至要在地下等上17年才能扒开洞穴,见到光明。蝉一般在黄昏时破土,爬到树上或高处,蜕皮羽化。这主要是为了躲避天敌,增加成虫的生存概率。蝉的天敌主要是食肉的鸟类,当然也包括猫、狗和人类。侥幸躲过一劫的蝉,趁着夜色完成“金蝉脱壳”,成为会飞会鸣叫的知了(只有雄性的知了会叫)。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吃蝉。每年夏天,是蝉的活跃期,无数只蝉从地面冒出,开始短暂的夏日生活,羽化后的蝉生命只有3个月。当夜幕降临,我便手持手电筒,村里村外转上半夜,捉回不少蝉。有时,我会趁雨后,泥土松软时,带上一把铁铲,把空地上的土翻一遍,也能有不错的收获。我把捉回的蝉剥去外面的硬壳交给母亲,煎炸后,就是一道可口的美味。
长大后,到城里工作,地表多是水泥地坪和柏油路面,裸露的土地越来越少,没有羽化的蝉并不多见。但夏日知了的叫声还是随处可以听到,蝉有翅膀这个交通工具,能随意飞到它想去的地方。
蝉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它脱下的外衣——蝉蜕,亦是上好的中药,有辛凉解表等功效。
我已多年没有吃到蝉了。一是城镇化进程不断压缩蝉的生存空间;二是觉得蝉好歹也是一种生命。大自然有大自然的法则,对地球而言,任何一种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精彩推荐
- 市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 压实责任全力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因地制宜大力
- 共建共治 和美乡村入画来
- 金蝉养殖富村民
- 文明实践热潮涌 新风拂面润万家
- 两部门联合倡议关爱户外劳动者
- 共同富裕加工园成为村民增收“金钥匙”
- 烩面情结
- 多家超市设置爱心纳凉区
- 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新规有何作用
- 针对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 国家四级救灾应急
- 警惕“电子间谍”!境外生产芯片可能故意留“
-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有涝有旱如何精准应对
- 头伏饺子二伏面,为啥这么吃?还有哪些好吃的
- 下半年河南该咋干?这场新闻发布会释放明确信
- 16条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河南工业利润实现两位数
- 市政协五届二十四次主席会议召开
- 汝南县:以河长制促“河长治”
- 李屯镇:“产业兴农”的生动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