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泌阳县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

泌阳县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

从“链条”到“链群”的产业突围

本报记者 方 祥

近日,在泌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内一派繁忙景象:铭普电子的数控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4.5亿只电子元器件每年从这里进入华为、中兴等行业巨头供应链;二木智能的“穿套管绕线机器人”精准作业,5秒即可完成传统人工150秒的工作量。这个传统农业大县,正崛起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新沃土”,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农业底色与数字亮色在这里碰撞,书写着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篇章。

泌阳县的产业转型始于对发展瓶颈的清醒认知。作为农业大县,夏南牛、食用菌等传统产业虽有基础,但面临同质化竞争压力,科技型企业稀缺成为县域经济升级的梗阻。2016年,泌阳县瞄准电子信息产业轻资产、高附加值、环境友好的特性,成功引入铭普电子,迈出了产业转型的关键第一步。这家企业的落地,不仅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更让当地看到了“老乡经济”的潜力——泌阳作为劳务输出大县,数千人在东南沿海从事电子信息行业,为产业承接埋下了人才伏笔。

“内育外引”双轮驱动,成为产业规模扩张的核心密码。对内,泌阳县支持本土企业成长,推动铭普电子完成数字化改造,使其不良品率降至0.5%,生产效率提升40%,获评全省数字化转型标杆;对外,通过“链主企业倍增计划”精准招商,2024年10月在深圳举行的招商恳谈会一次性签约14个项目,总投资达60.05亿元。仅两年时间,新引进企业近30家,全县电子信息产业市场主体增至383家,开发区入驻企业6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带动1.8万人实现本地就业。2025年6月,四川凝彩电子等4家企业集中签约,其中6亿元投资的LED显示屏项目填补了高端显示芯片领域空白,推动产业向全链条发展迈进。

集群效应的形成,源于产业链的精准构建与生态闭环的打造。泌阳县按照“一龙头一园区一链”思路,建成九大专业园区,形成光电子、智能装备、声学穿戴、半导体四大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格局。在这个生态体系中,企业实现了“前楼后楼即上下游”的协同效应:二木智能的绕线设备为铭普电子提升12%的产品良率,双方联合开发的“高频变压器智能制造系统”设备联网率达90%;温控半导体园为双庆电子的LED芯片提供散热方案,使产品寿命延长3万小时;优万佳科技落地后,直接带动9家配套企业入驻,推动元器件本地配套率从35%跃升至60%。这种上下游紧密衔接的产业生态,大幅降低了运输与时间成本,显著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创新赋能为产业集群注入持久动力。目前,泌阳县电子信息产业累计获得国家专利457项,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创新主力军。二木智能自主研发的全自动绕线机器人填补省内外技术空白,手握15项专利,其设备使产能提升30倍,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五成并出口海外。为破解创新瓶颈,当地与郑州大学等高校共建34家科研机构,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7家,主导制定3项行业标准,还建成全省首个变压器智能检测实验室,实现全市首台套项目零的突破。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是产业集群崛起的重要支撑。泌阳县推行“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建成多期电子信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让企业实现“拎包入住”。联创宏声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45天,“项目管家”全程代办审批手续;中桥半导体创造了两个月从签约到投产的“泌阳速度”。从用地保障到资金支持,从人才招聘到手续办理,全流程服务让企业得以聚焦生产研发,也让泌阳县成为河南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承接转移基地。

“预计到‘十五五’末,泌阳县规模以上企业将突破100家,重点做强LED芯片、半导体制冷芯片、智能终端设备制造等产业链条。”泌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从第一家电子企业落户到四大产业集群成形,从专利零积累到457项国家专利加持,这个豫南县城的“芯”征程,正奏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曲。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