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十四五”期间驻马店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碧水保卫“提效能”河湖治理“展新颜”

——“十四五”期间我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枫染秋水,静谧如画。

  

生态环境改善,鸟类“安家落户”。

  

绿水长相伴。

  

水天一色。

  

风景美如画,幸福入歌来。

  

设施齐全的乡镇污水处理站。

河湖岸边水清岸绿,群鸟翩跹,勾勒出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

“十四五”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三水统筹”,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显著增强。经过五年不懈努力,我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在水质提升上实现“新跨越”

“十四五”期间,我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健全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体系建设。通过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等举措,水环境质量实现大幅提升。监测数据显示,省考核我市的14个断面(其中国控断面10个、省控断面4个)好水比例,由2021年的71.4%提升到2025年(1月~9月份)的92.9%,提升幅度达21.5个百分点,并实现劣Ⅴ类水体清零,圆满完成“一升一清零”攻坚目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这一系列数据充分证明,我市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恢复。

在幸福河湖建设中打造“新样板”

“十四五”以来,我市以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坚持“示范引领、梯次推进”原则,因地制宜开展河湖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通过系统实施河道清淤、岸线整治、植被恢复、生态缓冲带建设等工程,累计建成淮河流域幸福河湖3条、省级美丽幸福河湖7条、市级幸福河湖16条,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本地样板。这些幸福河湖不仅水质优良、生态健康,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双赢。

河湖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市立足不同河湖特点,编制“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实施差异化保护和修复措施。通过恢复水生植被、构建生态浮岛、放流滤食性鱼类等措施,逐步重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同时,将文化建设融入河湖治理,挖掘水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景观,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传承文化、寄托乡愁的载体。

在系统治理中构建“新格局”

“十四五”期间,我市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综合治理,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大环保格局。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严格落实《驻马店市“十四五”规划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科学谋划重点项目,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二是深化流域治理。聚焦新蔡李桥、新蔡班台等重点断面,编制达标方案,实施精准治理。三是提升基础设施。持续加大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力度,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推广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四是完善监测体系。优化监测点位布局,提高监测频次,构建智能化监管平台。五是加强公众参与。常态化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鼓励公众监督参与。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谋划未来中开启“新征程”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十五五”期间水生态保护将实现重要转变:目标设定更加综合全面,从单纯的“好Ⅲ水质比例”向综合的“优良水体比例”转变,增加水生生物种类、数量、群落结构等水生态指标;治理思路强调系统协同,深入践行“三水统筹”,实施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自然湿地恢复等工程,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治理举措注重多维度提升,运用大数据、无人机航拍等先进技术,建立智能化监管平台,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形成全社会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从攻坚克难到“清水绿岸”,从重点突破到整体提升,如今的天中大地,河湖焕发新生机,清水流淌润民心。各项治理工程、各组监测数据,记录着我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坚实足迹,标志着我市水环境治理能力实现系统性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水动力”,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笃定前行、再谱新篇。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