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奎:投身革命宁死不屈 烈士英魂铁骨铮铮
李文奎:投身革命宁死不屈 烈士英魂铁骨铮铮
本报记者 张 锟 王家恒 杨 森
李文奎,幼名常岁,平舆县万金店镇马桥李庄人,生于1914年。李文奎少年时期,就受本村教师、以族兄相称的中共地下党员李华轩影响,借阅进步书刊,对黑暗社会的压迫和剥削现象心存不满。15岁时,李文奎参加了中共地下党为进步青年学生组织的讲习小组,传阅进步书刊,革命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1931年,李文奎考入淮阳高中,并成为读书会骨干。1934年高中毕业后,李文奎一边以老师身份为掩护在家乡教学,一边协助李华轩从事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怀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向广大同学、农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并经李华轩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和李华轩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在万金店一带组织了联庄会、青年救国团,并以此为骨干组织了一支有130多人的联庄自卫队。他还积极动员青年农民参加新四军、八路军,为革命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1年5月,李文奎奉命以教书职业为隐蔽,在当地开展地下斗争。1943年,李文奎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受尽了敌人的酷刑,但他坚贞不屈,始终没有出卖暴露自己的同志,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据其女儿李敏回忆:“这次入狱历时半年,是地下党组织想尽办法救出来的。半年的监狱生活使父亲的身体受到了严重摧残。出狱是觅车推回来的,满身的疥疮,脚不能走路,手端不成饭碗,馍不能拿只好用筷子插着吃。”牢狱之苦虽摧残了李文奎的身体,但没有摧垮他坚强的革命意志。不久身体稍有康复,他又重新投入炽烈的地下战场。
1946年,在中原突围战役中,与部队失散的李华轩九死一生逃回家乡,他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万金店区委负责人,更是敌人捕捉的要犯,隐蔽环境十分险恶,后经李文奎等地下工作者反复运筹转移,方转危为安。
当时平舆一带地方官绅各霸一方,农村恶霸地主、乡保甲长横行霸道,同时兵匪勾结、荼毒生灵、残害人民,汝南、平舆成了匪多、霸多、反动党团骨干多的“三多地区”。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中共汝南县委、汝南县人民政府在杨埠成立,在家隐蔽的李华轩、李文奎等与县委取得联系,投身血火交织的汝东拉锯战争。1947年10月,中共汝南县委、汝南县大队在平舆摧垮了国民党区乡政权后,李华轩任龙王庙区区长,李文奎任副区长。根据县委批示,李华轩、李文奎动员青年农民参加区武装中队,到10月底发展到60多人,在汝东的洪河之滨与武装的敌人展开了激战。1948年1月,李华轩、李文奎带领区中队在刘寨活捉国民党区长刘景晰、土匪司令董步新、大劣绅刘子岭,经县委批准就地镇压、除暴安良、为民除害。当时土豪劣绅、土匪等邪恶势力对李文奎恨之入骨,于同月纠集土匪将李文奎刚满月的独苗爱子毛子抢走,威胁李文奎向国民党的土匪武装屈服。李文奎以革命事业为重,毅然选择了战斗,当地土匪黔驴技穷,只好将其子转移皖境。
同月,龙王庙区中队奉命转战到新蔡县李庄桥,通讯员失职,区中队与国民党十一师骑兵连遭遇,因敌我力量悬殊,战斗失利。区队8名战士被俘,李文奎被敌人杀害,年仅35岁。
新中国成立后,公安机关及时把掳走李文奎儿子的匪特一一捉拿归案,李文奎烈士的爱子才从安徽省临泉县找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
精彩推荐
- 驻马店“十四五”答卷亮眼 经济总量突破3000
- 第十二届中原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 宋庆林
- 李文奎:投身革命宁死不屈 烈士英魂铁骨铮铮
- 中兴新业港“工业上楼”拓开发展新维度
- 雷红梅:柔肩担重任 巾帼绽芳华
- 极端暴雨灾害早期预警与应对挑战暨2025年河南
- 正阳县总工会新业态工会负责人集结“充电”
- 提升校园食品安全!两部门发布指引
- 小客车限速120KM/H 安罗高速驻马店段新增4处
- 泌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流通环节检查 守护
- 八月桂花香
- 河南省公开招聘283名大学生村医
- 驻马店市消协发布四大提示助你安心过节
- 未来一周我市多降雨多云天气 抢晴收获晾晒是
-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启动“我为师生办实事”主
- 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科技赋能助力平安秋检
- 教育部:2026年考研10月10日开始网上预报名
- 让路畅人安成为驻马店亮丽的城市名片
- 9部门出台13条政策措施促进服务出口
- 正阳:户外休闲产业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