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迎来了新版《尼伯龙根的指环》世界首演
“六个月前,我还不曾设想带着剧院跨国巡演,仅仅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和上海大剧院就促成了这次演出。”“我想念上海的老城厢,也期待黄浦江畔的大歌剧院的建成。”“身处这个复杂的世界,面对剑拔弩张的时局,艺术家是最渴望和平的,如果存在一种像音乐这样不需要翻译和不容易被误解的语言,也许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好。”
昨天,面对上海媒体,俄罗斯指挥家瓦莱里·捷杰耶夫感触颇多,他感怀与上海大剧院持续多年的情分,也寄希望于跨文化的交流对话,改变充满纷争的世界。今晚至22日,捷杰耶夫将携马林斯基剧院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简称《指环》)登临上海大剧院,四晚的演出总时长超过16小时。这是马林斯基剧院为纪念作曲家瓦格纳诞辰210周年推出的全新大制作,《莱茵的黄金》《女武神》今年夏天在圣彼得堡完成首演,《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首演落地于上海大剧院,上海将成为世界范围内首次完整上演这版《指环》的城市。这也是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磅剧目。
这部新版《指环》的登台演员有300人之多,马林斯基剧院此行可谓精锐尽出。这也意味着捷杰耶夫率领的马林斯基剧院又续上了和上海大剧院之间持续了近25年的“老友记”。早在1999年,上海大剧院成立一周年之际,捷杰耶夫带来了“马林斯基音乐节”,献演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费加罗的婚礼》及一部清唱剧和一台交响乐。此后,捷杰耶夫数度重返,2016年、2017年接连促成“马林斯基艺术节”,以歌剧、芭蕾、交响音乐会的全阵容登台上海大剧院。今年恰逢上海大剧院25周年庆,又有暌违三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重装归来,捷杰耶夫和马林斯基剧院把新版《指环》完整版世界首演带到上海,是一份沉甸甸的厚礼。
瓦格纳创作的四联剧《指环》被公认是古典艺术王冠上的耀眼明珠,也是歌剧史上最杰出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历时26年写就,因其体量庞大、思想内涵复杂,它的演出难度被类比为音乐界的“珠穆朗玛峰”。
瓦格纳自1848年开始着手整合德国民间叙事诗《尼伯龙根之歌》、民间传说《沃尔松格传说》和北欧古代民歌《艾达》等素材,把宏大的史诗重构为歌剧剧本,至1874年完成了《指环》的脚本及音乐。《指环》的四部成套歌剧——《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通过明暗双线的叙事与200多条旋律主题,描绘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跌宕起伏的命运群像,是一部跨越了神话和现实的集大成之作。《指环》全剧以争夺指环为主线,用象征性的笔法揭示了契约与背叛、权力与爱情、生存与毁灭等围绕人类命运的母题,近百年来引发多种诠释。
瓦格纳用《指环》达成了他的终极艺术追求,让歌剧成为能包容所有艺术类型的“整体艺术”,容纳历史、哲学、神话、诗歌、器乐、人声、表演与造型等艺术。因为这部作品,连带着诞生了一座新剧院和一个音乐节。在《指环》诞生时,由于演出所需乐队编制庞大,剧中设置的场景超越当时剧院硬件设备的技术极限,于是,瓦格纳的忠实拥趸、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为了《指环》上演,专门建造拜罗伊特节日剧院。1876年,《指环》在这座剧院举行世界首演,连演三周后征服欧洲,从此成为欧洲古典文化的代表作。由此产生的“拜罗伊特音乐节”,也成为了欧洲古典音乐界的年度传统盛会。
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歌剧史诗,《指环》每一次被搬上舞台,都是广受世界瞩目的重要文化事件。捷杰耶夫掌舵马林斯基的20多年里,致力于让瓦格纳的歌剧重获生机,《罗恩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等瓦格纳代表作均已成为马林斯基剧院的保留剧目。这次新版《指环》的制作中,高水平的音乐表演与独特的布景设计放大了经典的能量,形似古庙巨像的巨人作为主视觉形象,恢弘的舞台情境使瓦格纳的作品回归神话和传说的土地。
这样的鸿篇巨制能在上海进行全球首演,充分反映着上海文化的吸附力和影响力,在配置全球演艺资源过程中,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越来越发挥出主场优势。
精彩推荐
- 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2.4亿人
- “中国天眼”首次揭示温热原子云中的复杂丝状
- “120”不出省、救护车半路加价……怎么办?
-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河南如何筑牢安全防
- 用心用力服务企业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上蔡县科技赋能保障粮食稳产增收
- 全省普通干线公路项目建设管理推进现场会在我
- “快递”加“直播”“乡货”变“香货”
- 泌阳县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
- 村美民富产业旺
- 结对共建聚合力 携手共进促发展
- 倾听群众诉求 回应民生关切
- 打好知识产权“组合拳”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 母子外出迷路 警民暖心相助
- 升腾人间“烟火气” 激活城市“夜经济”
- 市关工委2025“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活动启动
- 泌阳乡村企业月出口网球30万个
- 抓实抓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奋力建设制造强市
- 泌阳县:党建引领风帆劲 产业赋能促振兴
- 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