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拼经济】新鲜蔬菜供港忙
新鲜的菜薹、芥蓝采摘下来,最快18个小时后就能在香港被端上餐桌。在新郑市有这么一个镇,靠着种植供港蔬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年产值超亿元。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戴明希:我现在是在长江以北最大的供港蔬菜基地——新郑市梨河镇。这里是盈收菜场的菜心种植区,在经过了60天左右的自然生长期之后,菜心已经可以采摘了。现在我就跟着工人师傅一起学一学,如何标准化地进行供港蔬菜的采摘。韦师傅,教一教我吧,这个大小怎么选?
新郑市盈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总管 韦尚忠:就要这种高的,必须花蕾(长)上来,和这些叶子是相平的。掐的时候,掐到十四、十五(厘米)。
记者:相当于一拃的长度是吧?
新郑市盈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总管 韦尚忠:对,用这个刀把它削平就行了。
香港人爱吃青菜,香港市场上近七成的蔬菜都来自内地,梨河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还有双洎河绕镇而过,为蔬菜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好条件。但是要把供港蔬菜种好、种规范,也是门技术活。梨河镇专门成立了7个农业种植合作社,从灌溉、施肥、采摘、验质等各个环节,开展标准化种植。最近天气忽冷忽热,盈收合作社负责人郜俊民一大早就来到地里,再三交代主管韦尚忠。
新郑市盈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郜俊明:每一个细节问题必须嘱咐到位,像播种、整地头,必须要求控水。今年天气比较反常,水控不好,给这小环节弄不好就会引起大失误。
(韦尚忠)我知道了。
郜俊民早年在外经商,前几年返乡种植供港蔬菜,流转的土地从刚开始的7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800多亩。他说种好蔬菜只是第一步,怎么运也很关键。
新郑市盈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 郜俊民:检验质量合格了以后,标准箱里(定)标准秤,拉到冷库里面预冷。
记者:为什么要有预冷这样一个过程?
新郑市盈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 郜俊民:外界温度高,运距比较远,必须得预冷到三至五度,保鲜好、品质好、口感(好)。每天发两台车,我们要求的都有时间,专门的冷链车最低18个小时跑到,最长不能超过24小时。
为了发展壮大供港蔬菜,梨河镇去年又整修了19公里农村公路,保证运输畅通;还联系农业保险部门对合作社进行保险;同时在种子、化肥方面给予支持。现在梨河镇优质供港蔬菜种植面积超万亩,种植户也在不断增加,镇里有10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
新郑市盈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总管 韦尚忠:(工人)慢一点的四五千,快的话八九千,有些上万。多劳多得。
新郑市梨河镇党委副书记 镇长 郭伟酬:联合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我们现有的基础申请原产地(认证),提高我们农业产品的品牌价值,让大家认可、让群众受益。
精彩推荐
- 郑春红:扎根基层办实事 履职尽责为人民
- 驻马店:强化监督 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阀”
- 泌阳县:凝心聚力抗旱情全力以赴保秋粮
- 和兴镇多举措协调水资源
- “出彩确山人”楷模发布厅暨全国道德模范先进
- 泌水街道线上线下联动 反诈宣传深入人心
- 关于禁止在宿鸭湖水库水域从事涉水活动的通告
- 驻马店市发布8月份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分
- 8月1日起 河南全面实现生育津贴直发个人
- 占GDP比重再增加 “三新”经济增速说明什么?
- 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下半年九方面工作
- 新华解码丨保障超龄劳动者权益!我国拟出台新
- 上半年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同比增99.3%
- 驻马店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 市天中公证处破解涉外不动产继承困局
- 市第十小学分校正式开工建设
- 摇夏的蒲扇
- 土店村不“土”饺子宴劲吹文明风
- 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党员先锋在一线 抗旱保秋
- 黄淮学院召开樊粹庭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