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抗抑郁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策略
众所周知,随着抑郁症知识的普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了抑郁症,主动来医院求治。抑郁症的治疗通常是一个缓慢、艰难的过程,在治疗中,人们常问的问题就是抗抑郁药会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长期服药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出现不良反应应该怎么处理?下面就介绍一下抗抑郁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处理方法。
1.头痛
头痛是抗抑郁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抗抑郁药物都对5-羟色胺(5-HT)起作用而引起头痛。但这种头痛一般是一过性的,往往在服药的前几天明显,随着服药时间延长,在患者适应药物剂量后会消失。如果患者症状较为明显可作相应处理,如调整服药时间、加用对症药物等,如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出现不能耐受的严重头痛则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寻求医生的帮助。
2.头晕
头晕同样是抗抑郁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其发生机制也可能与药物作用于5-羟色胺(5-HT)有关。5-HT水平过高可能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过度,而植物神经受到抑制,表现为精神状态和行为改变、神经肌肉异常,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可能引起头晕、意识模糊等异常状态。头晕的处理策略和头痛相似,通常服药数天后症状消失,如果头晕症状长期存在则需要提高警惕,考虑停药或换药治疗,以及有无其他疾病的可能。
3.躯体疼痛
常见观点认为躯体痛是抑郁症患者本身常见的伴发症状之一,在抑郁症老年人中,合并躯体痛者高达56.33%。但其实停用部分抗抑郁药物也可能导致躯体疼痛的发生或加重,这与停药后可能发生5-HT或NA水平下降有关。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进行全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以确定疼痛的严重程度,排除躯体原因;另一方面可通过缓慢逐步减药的方式,减轻撤药症状。此外,专注力及定向力训练等认知行为疗法对于疼痛也可以发挥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常见抗抑郁药物可谓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但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这就需要在服药过程中与主治医生或药师联系,定期复诊,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 刘慧敏
精彩推荐
- 郑春红:扎根基层办实事 履职尽责为人民
- 泌阳县:凝心聚力抗旱情全力以赴保秋粮
- “出彩确山人”楷模发布厅暨全国道德模范先进
- 驻马店:强化监督 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阀”
- 和兴镇多举措协调水资源
- 泌水街道线上线下联动 反诈宣传深入人心
- 关于禁止在宿鸭湖水库水域从事涉水活动的通告
- 8月1日起 河南全面实现生育津贴直发个人
- 驻马店市发布8月份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分
- 新华解码丨保障超龄劳动者权益!我国拟出台新
- 上半年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同比增99.3%
- 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下半年九方面工作
- 驻马店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 占GDP比重再增加 “三新”经济增速说明什么?
- 褚堂街道精准帮扶助力抗旱
- 平舆县:全域总动员 抗旱保秋粮
- 黄淮学院召开樊粹庭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 韩集镇打井抗旱解民忧
- 摇夏的蒲扇
- 土店村不“土”饺子宴劲吹文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