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绿色发展闯新路
持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贵州:绿色发展闯新路
新华社记者 李自良 潘德鑫
汽车在贵州省黔西市新仁收费站刚下高速,两侧青山迎面,山间一条8米多宽的崭新旅游公路蜿蜒在迷人的秋色中。
行至乌蒙山腹地的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打开车窗,清爽的空气沁人心脾。路边的农家乐、民宿门前旌旗招牌各色各样,一栋栋黔西北民居简洁大方。
村口一家苗绣车间中,27岁的苗族姑娘杨文丽正带着绣娘们飞针走线,赶制颇具苗族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一幅9米长的苗绣长卷即将完工。长卷画面上,错落有致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村民们载歌载舞。
地处乌江上游、六冲河畔的化屋村,曾经和贵州山区的许多贫困村一样,生活贫困和生态恶化交织。
而今,在化屋码头旁的广场环顾,小村庄是一番动人景象,山水旖旎如画,道路平整宽阔,楼房整齐漂亮,环境优美宜人……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化屋码头,沿江岸步行察看了乌江生态环境和水质情况,对当地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质监测体系建设的做法表示肯定。他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化屋村开始“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山地增绿等措施加快生态修复,一方面依靠国家扶贫政策,补基础设施短板。2017年村里脱贫摘帽后,生态建设脚步也不停歇。
在村里一家农家乐门口,记者碰到了刚巡河归来的村民杨清鑫,他脚上的胶鞋、手里的滤网还滴着水。十几年前,杨清鑫就在乌江支流六冲河里打鱼为生。2019年,为保护河道环境,六冲河全面禁渔,村里渔民分批转产上岸,他加入了村里护河队负责清理河道垃圾。
化屋村村干部说,近几年,村里除了配备护林队、护河队,还拆除网箱1000多平方米;建设污水处理设施116座,村民生活污水不再直排入河。
据统计,目前化屋村的森林覆盖率增至60%,主要河流水质也恢复至二类以上。依托好生态,村里开了30多家农家乐、19家农家旅馆,越来越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2021年,全村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人均纯收入超过1.9万元。
放眼全省,2021年,贵州森林覆盖率达到62.12%,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乌江干流水质达到二类标准,流域水质总体为优。2021年贵州林下经济带动超过300万农村人口增收,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水秀山清百业兴。记者从贵州省相关部门获悉,笃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贵州正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总目标,同步推进磷污染防治、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乌江流域生态保护等专项行动,同时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今年先后颁发了全省首张林业碳票、首张集体林碳票,持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今年1月,杨清鑫和媳妇在化屋村开起了一家名为“笑容顺安”的农家乐,旅游旺季,一天能挣2000元左右。平时除了打理农家乐,夫妻俩每天都会开着小船去巡河,一人负责开船,一人负责打捞河里的垃圾,配合默契。
“国庆节游客多了,生意忙了不少。但再忙也要巡河,家门口的‘饭碗’一定要守好。”杨清鑫说,“河水不清,游客不来;环境越好,生活越美。”
(新华社贵阳10月6日电)
精彩推荐
- 郑春红:扎根基层办实事 履职尽责为人民
- 驻马店:强化监督 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阀”
- 泌阳县:凝心聚力抗旱情全力以赴保秋粮
- 和兴镇多举措协调水资源
- “出彩确山人”楷模发布厅暨全国道德模范先进
- 泌水街道线上线下联动 反诈宣传深入人心
- 关于禁止在宿鸭湖水库水域从事涉水活动的通告
- 驻马店市发布8月份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分
- 8月1日起 河南全面实现生育津贴直发个人
- 占GDP比重再增加 “三新”经济增速说明什么?
- 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下半年九方面工作
- 新华解码丨保障超龄劳动者权益!我国拟出台新
- 上半年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同比增99.3%
- 驻马店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 市天中公证处破解涉外不动产继承困局
- 市第十小学分校正式开工建设
- 摇夏的蒲扇
- 土店村不“土”饺子宴劲吹文明风
- 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党员先锋在一线 抗旱保秋
- 黄淮学院召开樊粹庭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