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罗卷戏(国家级)
□晚报记者 鲁峰 通讯员 孙冶钢
汝南罗卷戏是汝南罗戏、卷戏的合称。其中,卷戏发源于汝南县,始于明末。罗戏于清初流入汝南。罗戏善演武场戏,卷戏善演文场戏。罗戏流入汝南后,因卷戏善文,罗戏善武,两个剧种相互补益,形成了文武兼有的演出效果。两个剧种经常同台演出,往往是一个剧目中上部唱卷戏,下部唱罗戏。或甲角唱卷戏,乙角唱罗戏。后来,群众就习惯直呼“卷罗戏”或“罗卷戏”而不加区分了。2008年,汝南罗卷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罗戏俗称大喇叭戏,卷戏俗称小喇叭戏。喇叭就是我们熟知的唢呐,有大、中、小之分。从戏种的名称上可以看出唢呐在演出中的重要性。罗戏的伴奏乐器有大唢呐、笙、四弦、闷子、笛子等,唱腔粗犷豪放。卷戏的伴奏乐器有小唢呐、二胡、板胡、三弦、竹笛、坠胡、大翁子等,唱腔委婉缠绵。
在保护中心陈列室内,孙三民老人向中心人员讲述罗卷戏的历史。
成立于2012年的汝南县罗卷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近年来做了大量的搜集、整理、排练、展演罗卷戏剧目的工作。2013年,中心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并荣获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先进单位。图为中心正在排练由高歌扮演王宝钏、张香扮演王母的卷戏《王宝钏》中的《探窑》。
汝南县罗卷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排练了大量濒临失传的罗戏和卷戏剧目,并搬上了舞台。
罗卷戏《对金刀》演出剧照。
孙三民走访民间老艺人,搜集相关资料。
汝南罗卷戏的抢救、搜集、挖掘和整理与孙三民的努力分不开。经过10多年不间断地搜集和整理,孙三民将罗卷戏这个古老剧种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2010年,孙三民被国家文化部定为罗卷戏唯一代表性传承人。如今,73岁的孙三民仍活跃在搜集、挖掘、排练罗卷戏一线。
精彩推荐
- 郑春红:扎根基层办实事 履职尽责为人民
- 驻马店:强化监督 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阀”
- 泌阳县:凝心聚力抗旱情全力以赴保秋粮
- “出彩确山人”楷模发布厅暨全国道德模范先进
- 和兴镇多举措协调水资源
- 泌水街道线上线下联动 反诈宣传深入人心
- 关于禁止在宿鸭湖水库水域从事涉水活动的通告
- 驻马店市发布8月份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分
- 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下半年九方面工作
- 8月1日起 河南全面实现生育津贴直发个人
- 占GDP比重再增加 “三新”经济增速说明什么?
- 上半年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同比增99.3%
- 新华解码丨保障超龄劳动者权益!我国拟出台新
- 驻马店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 市第十小学分校正式开工建设
- 市天中公证处破解涉外不动产继承困局
- 摇夏的蒲扇
- 土店村不“土”饺子宴劲吹文明风
- 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党员先锋在一线 抗旱保秋
- 平舆县:全域总动员 抗旱保秋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