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汝南罗卷戏(国家级)

□晚报记者  鲁峰   通讯员  孙冶钢

luf1607239.jpg 

汝南罗卷戏是汝南罗戏、卷戏的合称。其中,卷戏发源于汝南县,始于明末。罗戏于清初流入汝南。罗戏善演武场戏,卷戏善演文场戏。罗戏流入汝南后,因卷戏善文,罗戏善武,两个剧种相互补益,形成了文武兼有的演出效果。两个剧种经常同台演出,往往是一个剧目中上部唱卷戏,下部唱罗戏。或甲角唱卷戏,乙角唱罗戏。后来,群众就习惯直呼“卷罗戏”或“罗卷戏”而不加区分了。2008年,汝南罗卷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luf1607234.jpg

罗戏俗称大喇叭戏,卷戏俗称小喇叭戏。喇叭就是我们熟知的唢呐,有大、中、小之分。从戏种的名称上可以看出唢呐在演出中的重要性。罗戏的伴奏乐器有大唢呐、笙、四弦、闷子、笛子等,唱腔粗犷豪放。卷戏的伴奏乐器有小唢呐、二胡、板胡、三弦、竹笛、坠胡、大翁子等,唱腔委婉缠绵。

luf1607237.jpg 

在保护中心陈列室内,孙三民老人向中心人员讲述罗卷戏的历史。

luf1607231.jpg 

成立于2012年的汝南县罗卷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近年来做了大量的搜集、整理、排练、展演罗卷戏剧目的工作。2013年,中心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并荣获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先进单位。图为中心正在排练由高歌扮演王宝钏、张香扮演王母的卷戏《王宝钏》中的《探窑》。

luf1607232.jpg 

汝南县罗卷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排练了大量濒临失传的罗戏和卷戏剧目,并搬上了舞台。

luf1607238.jpg 

罗卷戏《对金刀》演出剧照。

luf1607235.jpg 

孙三民走访民间老艺人,搜集相关资料。

luf1607233.jpg 

    汝南罗卷戏的抢救、搜集、挖掘和整理与孙三民的努力分不开。经过10多年不间断地搜集和整理,孙三民将罗卷戏这个古老剧种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2010年,孙三民被国家文化部定为罗卷戏唯一代表性传承人。如今,73岁的孙三民仍活跃在搜集、挖掘、排练罗卷戏一线。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