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豪“火口夺粮”与小记者街头义卖照见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文明清风拂驿城 德善薪火照天中
——王振豪“火口夺粮”与小记者街头义卖照见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记者 许伟
七月的豫南,热浪翻滚,麦香氤氲。在湖北天门的一片着火麦田里,25岁的驻马店小伙儿王振豪驾驶收割机冲进燃烧的麦田,在烈焰与金黄的麦浪之间抢出一条隔离带。这个被央视镜头捕捉的画面,让全国观众记住了一个名字,也记住了一座城——河南驻马店。
“我也是农民的孩子,农民种地不容易。”当赞誉涌来时,这位“火口夺粮”的确山县00后农机手只是腼腆地说出质朴心声。火光映照下,他驾驶的收割机如同穿越火线的诺亚方舟,承载着农民一年的血汗与期盼。
7月26日的驻马店市区街头,夜幕降临。市区金骏街与文娱二路交会处,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天中晚报小记者正将书籍、玩具、手工作品在摊位上整齐排开。稚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义卖啦!帮帮‘单王妈妈!’”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却没人停下擦拭。这场为救治5岁白血病患儿组织的爱心接力,让夏夜燥热的空气里流动着沁人心脾的清凉。
大地之子:从农耕文明走来的德善基因
王振豪的名字在家乡确山县留庄镇石庄村被反复提起时,乡亲们眼中闪着自豪的光。“振豪是个既懂事儿又善良的小伙子”,村干部张勇强的评价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谁家农机出了故障,只要一声招呼,这个爱摆弄机械的小伙子总会第一时间出现;赶集路上,当一位大婶倒车不慎蹭坏他的车保险杠而手足无措时,他一句“婶子,我们不让你赔”让惊慌化为热泪。
每年开春到入冬,王振豪与父亲驾驶着收割机,从海南岛的金色稻浪一直收割到新疆的广袤麦田。这个25岁的青年像一位当代游吟诗人,以大地为纸,以收割机为笔,在万里行程中向各地农人讲述着老家河南的故事。他的足迹所至,“好人之城”驻马店的温度与厚度被不断传播。
这种厚道的品格,在驻马店的乡村沃土中孕育已久。驿城区蚁蜂村,一面面孝道文化墙静静伫立,孝善文化园里老人们悠然散步。自2018年孝善理事会成立以来,已累计为村里176位古稀老人发放孝善基金20余万元。“德孝润村”“敬老月”活动,让孝善的种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而正阳县彭桥乡大刘村,一块“全国文明村镇”的金字招牌背后,是“制度+文化”双轮驱动的智慧。红白理事会彻底改变了昔日“借钱撑排场”的陋习,文化长廊上村史与道德模范的故事相映生辉。10年间550多位先进人物的涌现,让这个豫南小村完成了从移风易俗破冰者到全国文明示范者的蝶变。
城市温度:流淌在城市巷陌间的爱与善良
夜幕下的市区金骏街悦临万邦楼下,夜色被爱心点亮。义卖小摊前的14岁女孩肖怡彤向驻足的路人讲述着“单王妈妈”的故事。这位90后母亲张佩为救治患白血病的女儿,白天打工、夜晚跑单,以瘦弱的肩膀撑起生命希望的事迹,让无数市民动容。
“我买了些绘本,准备送给亲戚家的小孩。这次活动很有意义,既能奉献爱心又能弘扬正能量。”市民刘迷华的话语代表了当晚许多参与者的心声。当舒克口腔、上口娃食品等企业赞助的爱心物资被孩子们抱在胸前走上街头时,一场自发的民间互助行动已如涟漪般扩散开来。
夜色渐深时,一个身影匆匆赶来——刚送完外卖的张佩出现在义卖现场。瞬间被小记者们包围的她,怀中不断被塞入玩具、零食和孩子们辛苦义卖所得的款项。在“祝妹妹早日康复”的稚嫩祝福声中,这位坚强的母亲哽咽难言,只能一再鞠躬道谢。那些被汗水浸湿的零钱,那些带着孩子体温的玩具,此刻都化作支撑生命的力量。
“大家捐的不是钱,是我女儿的希望,是我的力量。”张佩用朴素的话语,道出了这座城市的精神密码——当个体的苦难转化为集体的担当,人心的温度便融化了命运的坚冰。
文明传承:从乡土中国到现代都市的善念接力
从王振豪“火口夺粮”的壮举,到小记者街头义卖的善行,驻马店的文明图谱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交相辉映。在更广阔的县域版图上,西平县的探索尤具深意。该县将洪河西路打造成“好人一条街”,道路两旁展示的道德模范事迹如精神灯塔般照亮人心。骑行婚礼的新风、红娘协会的巧思、“积分超市”的创新,使文明创建既有泥土气息又具时代脉搏。
“看着自己的照片和事迹被展示出来,我感到很骄傲,以后还会更多地帮助别人。”西平县人和乡初级中学学生孟苗苗的心声,揭示了榜样力量的内在逻辑。当5位“中国好人”、30多位“省市好人”的事迹从西平县街头巷尾走进百姓心田,做好人、行善事便从个体行为升华为群体自觉。
在驻马店的城市肌理中,文明如血脉般流淌不息。城市街头的“爱心冷饮”、蚁蜂村的孝善基金、大刘村的红白理事会、西平县的爱心粥屋,构成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德治网络。吕大芳和她的志愿者们每天清晨为环卫工人捧上的热粥,让城市在曙光中醒来时便沐浴在温暖之中。
今日的驻马店,孝善文化园里老人的笑容与街头义卖儿童的汗水同样动人。王振豪收割机碾过的麦茬间,生长着与千年前《孝经》发源地一脉相承的精神基因;而张佩手中紧握的、带着孩子们体温的义卖所得,恰是当代版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生动写照。
这座城市的精神传承从未断裂——从农耕文明里生长出的德善品格,在现代都市中转化为志愿服务的暖流;从孝善文化中孕育的伦理自觉,在当代青年身上升华为挺身而出的担当。
当王振豪驾驶的收割机跨过长江黄河时,当天中晚报小记者们的爱心物资从驻马店街头传递到病房,一种超越地域的文明力量正在生长。张佩那句“大家捐的不是钱,是我女儿的希望”,道出了好人之城的真谛:每一次善意的传递,都在为这座城市增添文明的厚度;每一份守望相助,都在续写着天中大地的精神史诗。
这或许就是驻马店最动人的风景——在这片被《孝经》文化浸润的土地上,现代版的文明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如同黄淮平原上生生不息的麦浪,一季金黄褪去,新一季的希望又在泥土中悄然萌发。
精彩推荐
- 郑春红:扎根基层办实事 履职尽责为人民
- 驻马店:强化监督 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阀”
- 泌阳县:凝心聚力抗旱情全力以赴保秋粮
- 和兴镇多举措协调水资源
- “出彩确山人”楷模发布厅暨全国道德模范先进
- 泌水街道线上线下联动 反诈宣传深入人心
- 关于禁止在宿鸭湖水库水域从事涉水活动的通告
- 驻马店市发布8月份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分
- 8月1日起 河南全面实现生育津贴直发个人
- 占GDP比重再增加 “三新”经济增速说明什么?
- 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下半年九方面工作
- 驻马店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 新华解码丨保障超龄劳动者权益!我国拟出台新
- 上半年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同比增99.3%
- 市第十小学分校正式开工建设
- 平舆县:全域总动员 抗旱保秋粮
- 市天中公证处破解涉外不动产继承困局
- 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党员先锋在一线 抗旱保秋
- 摇夏的蒲扇
- 土店村不“土”饺子宴劲吹文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