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成效显著 我国每年减少传统塑料袋约200亿只
相关国家标准实施5年多来成效显著 我国每年减少传统塑料袋约200亿只
本报北京7月17日电记者 李春剑 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实施5年多来,配合国家“限塑令”相关政策施行,我国每年减少传统塑料袋约200亿只,有效解决了传统塑料废弃后不当处置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
《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规定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的原材料必须来源于生物质资源或具有生物降解性能的合成聚合物,为“碳减排”提供了技术支撑。以聚乳酸(PLA)材质为例,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相较传统聚乙烯(PE)袋可降低综合碳排放70%,5年累计减少的传统塑料袋使用量,相当于节约石油资源1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万吨。每年200亿只传统塑料袋的使用替代,还使城市生活垃圾中传统塑料占比显著下降。
《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将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分为食品直接接触用和非食品直接接触用两大类,要求在购物袋上明确标识出相应的类别、规格、环保和安全声明等信息。此举契合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心理预期,并推动公众环保意识从“认知”向“行动”转化,使得消费者对“降解袋”认知率提升超50%,有偿使用支付意愿同步增长。当前,携带“降解袋”购物逐渐成为市民在商场、超市、菜市场购物的习惯性行为,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再次促进“降解袋”使用普及。此外,标准还促进了生物降解材料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随着生物降解材料技术突破,聚乳酸(PLA)、聚羟基链烷酸酯(PHA)等原料成本较传统可降解塑料下降30%以上,进一步激发企业生产动力。在20余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浙江、广东等地已形成相应产业集群。2020年至2024年,我国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产能年综合增长率连续突破20%,2024年市场总产量近50万吨,总产值超百亿元。据预测,2030年我国降解塑料袋产量可达200万吨,市场容量将突破600亿元。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推动《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实施,为实现“双碳”目标与“限塑”行动提供标准支撑,为建设美丽中国注入“标准力量”。
精彩推荐
- 市政协五届二十四次主席会议召开
- 平舆县:文明新风入万家 移风易俗润民心
- 汝南县:以河长制促“河长治”
- 彭雪枫挥师东征
- 驻马店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新的社会阶
- 打好就业创业“组合拳” 绘就民生新画卷
- 李屯镇:“产业兴农”的生动样板
- 统战星火耀竹沟
- 泌阳县提升服务优环境
- 驻马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致广大市民的一
- 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消除隐患保供电
- 北湖荷色别样红
- 正阳:政协委员当主播 绘就助农好“丰”景
- 市青少年宫拾月合唱团进京演出
- 张九英:孤胆除奸佞 忠勇赤子心
- 文明之花绽放赋能乡村振兴
- “小车轮”跑出特色大产业
-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面向社会征集庆“八一”军民
- 我市召开企业支持教育强市建设工作推进会
- 2025年全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光电射击锦标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