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薯蕴含大产业
小红薯蕴含大产业
本报记者 付建强
金铺镇耿庄村九龙邯赋家庭农场粉条加工车间里,10多名村民忙着加工晶莹剔透的红薯粉条。本报记者 弓华静 摄
近日,汝南县金铺镇耿庄村九龙邯赋家庭农场,十几个人围在一起下粉条,有烧热水的、有勾芡和淀粉的、有在水槽冷却的、有使劲敲打漏勺下粉条的、有用竹竿晾晒的……现场热气腾腾,一派繁忙场景。
“冬天是制作粉条的好时节,粉条下好后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冷冻,这样不会粘在一起,还容易晒干。”耿庄村邯赋家庭农场负责人杨贺告诉记者,现场生产的都是不含任何添加剂、地地道道口味纯正的红薯粉条,也都是纯手工制作,粉条的销路很好,最远卖到了新疆。现场也有很多村民把自家的红薯粉芡拉到加工点,每斤粉芡掏1.7元加工费,就可以现场看着把粉芡变成粉条。
耿庄村九龙邯赋家庭农场位于金铺镇政府东北处5公里,是一家民营企业,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现有冷库40平方米和红薯粉碎生产线1条,主要以种植高淀粉红薯和深加工粉条、粉面、芝麻叶等农产品为主,流转土地150亩,员工有40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在本地也是小有名气。
耿庄村有种植红薯、打粉、下粉条的历史。2016年,该村村民杨贺成立了九龙口种植专业合作社、耿庄村九龙邯赋家庭农场,流转100多亩土地种植红薯、芝麻、芥菜等,加工红薯、红薯叶、芝麻叶等农产品,并注册了九龙邯赋商标。
杨贺告诉记者,他每年种植红薯3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种植红薯上万亩。农场每年从农历十月十五左右开始下粉条,直到农历腊月二十左右结束,累计加工淀粉超过15万斤、下粉条近15万斤,收入27万元,加上30多亩红薯加工成粉条的收入,一年仅红薯产业一项收入就有60多万元,利润20多万元。
近年来,汝南县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围绕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及粮食深加工产业,让特色产业创造更多产值,让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经过政府引导和鼓励,红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主要分布在板店、留盆、金铺、宿鸭湖、三桥等乡镇(街道)。同时,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红薯产业已成为汝南县重要主导产业之一,红薯深加工产品更加丰富,产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目前,汝南县红薯种植面积2.8万亩,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0多家,实现年产值近2亿元。
扫码看视频
精彩推荐
- 郑春红:扎根基层办实事 履职尽责为人民
- 驻马店:强化监督 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阀”
- 泌阳县:凝心聚力抗旱情全力以赴保秋粮
- 和兴镇多举措协调水资源
- “出彩确山人”楷模发布厅暨全国道德模范先进
- 泌水街道线上线下联动 反诈宣传深入人心
- 关于禁止在宿鸭湖水库水域从事涉水活动的通告
- 驻马店市发布8月份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分
- 8月1日起 河南全面实现生育津贴直发个人
- 占GDP比重再增加 “三新”经济增速说明什么?
- 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下半年九方面工作
- 新华解码丨保障超龄劳动者权益!我国拟出台新
- 上半年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同比增99.3%
- 驻马店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 市天中公证处破解涉外不动产继承困局
- 市第十小学分校正式开工建设
- 摇夏的蒲扇
- 土店村不“土”饺子宴劲吹文明风
- 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党员先锋在一线 抗旱保秋
- 黄淮学院召开樊粹庭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