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时令之食

温培雅  

《荀子·王制》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源远流长地注重时令。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必定是要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二月二吃烙馍,五月端午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冬至吃饺子,腊八吃粥,小年吃火烧豆腐汤……好多风俗有形、有魂、有根,是原乡的记忆、是文化的传承,很多讲究蕴含其中。

在《诗经》里,在唐诗宋词里,都记载着时令风俗。孔子说过“不时不食”,意思是吃东西要按季节、按时令,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民间也有诸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类的说法。从中医学角度来说,萝卜是凉性的,姜是温性食品,冬天吃萝卜、夏天吃姜能起到体内温凉平衡作用,有利人体健康。台湾美食作家韩良露说:“从时令到食物、从气候到旅行,我在二十四节气知识系统中,发现整套华夏文化和生活的密码,更可贵的是这不只是古老知识,而是活用的天地人之学。”

时令食物用另一种方式感知季节的变化,提醒着我们四季和时间。每一个节气都有应季的蔬果遵循大自然的节奏生长,带着清新的泥土气息走上餐桌。长年居住在钢筋水泥的城市,已经甚少能够看见河水解冻、柳条发芽、桃花萌动、大雁南飞,顺时而食,就成了感知四季最直接的方式。

吃过腊八粥以后,年的脚步就近了。虽然河南各地的疫情不容乐观,虽然确诊人数的红色数字让我们心生焦虑,但生活还要继续,春节也是要过的。以中老年为主力军的“忙年”团队慢慢壮大起来,超市里戴口罩采购年货的人也多了起来。鸡鸭鱼肉是压轴戏,蔬菜水果是主打歌,糖果点心是硬通货,七七八八买下来,就是满满一大购物车。

如果没有疫情作祟的话,春节这个时令的到来原本是一场诗意的传递:一盏红灯笼探头探脑唤醒季节,一枝水仙花从云端落到人间,一副春联染红冬天的色彩,一阵风起捎来故乡的问候。所有的往事交给岁月去盘点,所有的亲情交给时间去酝酿,所有的消息交给风儿去传递。风,来回奔跑、脚不点地,传递春节越来越近的足音。

在这样盛大的节日里,饺子即将C位出场,登上人生巅峰。不管是什么馅的饺子,不管是什么家庭出品的,饺子说是食物,其实更像艺术品——个个饱满如元宝,微弯如弦月,而且根据加工人的个性不同风格迥异,但都能呈现一派雍容祥和之气。一捧面粉、几种肉蔬,妙手捏就、华丽变身。不管是羊肉、牛肉还是猪肉做馅,配菜都是白菜、萝卜、蒜苗、韭黄、芹菜等时令蔬菜,其中葱姜必不可少。此时的葱花和姜丝,褪尽菜摊上带来的平庸之气,在各色饺子馅中清新脱俗,如春节晚会上大杂烩节目里的小清新,味道引人入胜。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两碗饺子,一碗是团圆桌上妈妈包的,一碗是失意中自己按照记忆中妈妈的味道包的。一碗圆鼓鼓、香喷喷的饺子下肚,春风更暖,春意更暖,人心更暖,多少落寞和惆怅瞬间被填平,对生活的热爱和眷恋升腾而起,一下子满胸满怀。

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面对疫情,我们也是同样。拥有自己不变色的绿码和36.5的适宜温度,和亲人团聚在一起,吃最有味的食物、品最深厚的亲情,我们,就是这个时令最幸福的人。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