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丁赵村的脱贫路

丁赵村的脱贫路

记者 陈司 通讯员 白贺阳

仲夏七月,姹紫嫣红,瓜果飘香。

走进上蔡县城东3.5公里处的芦岗街道丁赵村,四通八达的水泥路、格调清新的文化墙、干净利落的农家小院、蓬勃葱郁的围村林、机声隆隆的乡村扶贫车间……处处让人感到无限生机与活力。

如果不是上蔡县老促会秘书长赵荫轩介绍,眼前的一切让人很难将丁赵村与一个贫穷落后的老区村联系起来。1933年5月,在中共地下党员李超凡、赵洪钧的主持下,这里成立了由当地人赵正坤为支部书记的赵庄村党支部。发展党员、抗粮抗税、组织暴动,点燃了革命的火种,留下至今让人传颂的红色故事。

丁赵人勤劳能干、勇于追梦。但由于各种原因,多年来,该村经济一直未能获得长足发展。全村辖8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人口4327人,是河南省重点帮扶村。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相对占比高,脱贫难度大,村民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然而限于各种条件却又举步维艰。

如果说导致村民贫困的原因就像一个个“钉子”的话,那么正是精准扶贫的春风让这个经济落后村焕发了勃勃生机、提升了“颜值”,帮助村民斩断了“穷根子”,拔掉了奔向小康路上的一个个“硬钉子”。

围绕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近年来,该村在上蔡县委、县政府和芦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及有力推动下,在有关单位的支持帮扶下,村“两委”切实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落地落细。

医疗救助、教育资助、技能培训、产业扶持、安排公益性岗位、建设村级保障房“幸福苑”……该村根据贫困户家庭致贫原因和家庭成员状况,采取“转、扶、保、救”等不同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谁能想到我79岁了还能住上公家给盖的新房子。从古至今,哪有这么好的事儿?”79岁的五保户丁梅收自嘲地说,“俺叫梅收,一辈子‘没收’,老了有这福分,多亏了党和政府。”

在丁赵村,像丁梅收这样符合入住条件搬进“幸福苑”居住的贫困户、五保户、残疾户共有6户10人。此外,该村分3年实施的危房改造项目惠及全村27户住房困难的贫困户。通过统建村级保障房和危房改造“清零”,帮助无劳动能力、依靠自身能力无法脱贫的困难群众实现了“安居梦”。 

四十出头的田美丽,几年前丈夫和婆婆相继因病去世,需要在家照顾孩子的她哪也去不了。自从博诚服饰在丁赵村建立分厂以后,因技术简单易学,她就成了这里“最忠实”的员工。

3个孩子上学都有补贴,公公也被聘为村里的保洁员,加上各种分红收入,脱了贫的田美丽无比开心地说:“俺守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把老人和孩子照顾好,这日子是越过越有指望。”

随着脱贫路上一个个“硬钉子”被拔除,几年来,丁赵村的集体经济和产业扶贫也快步发展,建成了覆盖所有贫困户受益的村级光伏电站和围村经济林,引进了扶贫加工车间,贫困群众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广,真正实现了贫困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目标。村党支部书记崔群柱介绍,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248人,至去年底已脱贫67户241人,未脱贫5户7人,今年将全部脱贫退出。

如今的丁赵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不仅新建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村室和卫生室,还建有娱乐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和幼儿园。同时,还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类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振奋村民精气神。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在入村口,村民们利用一个个废旧汽车轮胎,通过造型设计,艺术化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多年不用的石磙、碾盘、牛槽这些“老物件”,也被村民们精心安放在村口处,成了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新景观。一面面以精准扶贫、生态文明、村规民约、公共卫生健康知识为主要宣传内容的墙体彩绘,让人如沐春风,无声诉说着一个老区村从贫穷落后迈向全面小康的精彩蜕变。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