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

我国将形成20个大都市区 总人口占全国一半

大都市区是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以及与其有

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它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大都市区的半径通常不大于200公里,才能使核心城区与镇村之间办事方便、联系紧密,当天就能来回。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新阶段,中心城市以及中心城市带动的大都市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日益突出。

日前,《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郑新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年)》印发,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郑新、郑许一体化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发展策略,为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推动郑州—新乡,郑州—许昌一体化发展,是加快推进郑州大都市区深度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初,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对郑

州大都市区“1+4”(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一

体化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20个是预计数,有可能更多”

大都市区又称大都市圈。今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指出,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20个是预计数,有可能更多。”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坚教授分析称,我国的资源禀赋跟日本相似,人多地少,参考近邻日本的经验,未来中国可能形成20个大都市区,每个大都市区有2000万到4000万人口。

赵坚认为,大都市区的概念,是“本地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即不能超过通勤范围的概念,是一个由大城市和存在较高通勤联系的邻近县市组成的区域。而通勤范围最大一般不超过半径70公里,大都市区面积一般不超过2万平方公里。比如日本的东京大都市区,包含一都三县,面积在1.35万平方公里左右。

此前,赵坚曾撰文表示,新产业革命正在推动发达经济体的人口向人口规模大的大都市区集聚。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大都市区化的发展阶段,其典型表现是工业企业从相当多的大城市迁出,在大城市周边出现一些新兴城镇,形成新的人口和产业集聚,出现跨行政区划的通勤族。

在此前于清华大学举行的第四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与实践论坛上,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教授说,大城市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大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挡都挡不住,大城市会越来越大,但关键是要优化城市布局。因为大都市圈内核心城市普遍受到大城市病问题的困扰,因此需要建立多中心、网络化的大都市结构,形成若干中心来分散单中心。在享有集聚经济效益的同时,避免单中心模式所带来的大城市病等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交通的发展将进一步扩大大都市区的承载量、并推动大城市的多中心化进程。尤其是,当前我国大城市的地铁、市域铁路、城际轨道正快速发展,建设力度很大,轨道交通建设将仅一步拓展城市的空间。这其中,包括市域铁路、快轨,采用公交化运营,可以降低跨城通勤成本,加速人员资金等要素流动,有利于加速大都市区的构建和发展。

大都市区对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作用十分突出

此前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市域铁路速度比普通地铁线路快很多,可以让远郊区、周边中小城市与中心大城市市中心的通勤时间大大缩短,让远郊区、周边地区变成了人们可以常住的区域,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优化大城市的空间布局。

展望未来,如果届时形成20个左右、单个总人口2000万到4000万的大都市区,则大都市区总人口将接近全国一半左右,大都市区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赵坚告诉记者,大都区对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作用十分突出。当前我国还有大量人口在农村,农村没法实现规模经济,服务业主要是在城市。因此应该取消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重点发展以特大城市(包括超大城市以及准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大都市区,提高人口和经济活动集聚水平,助推新产业革命的发展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城市化发展走向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很多经济较发达国家在其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后,相继向一个有别于传统城市化的阶段转型:城市化发展重心转向郊区,城市布局从高度集中转为相对分散;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过渡,形成新的区域资源配置;城市与郊区的区别淡化,两者从分离走向统一,形成新的一体化地域实体——大都市区。这一走向标志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发展重心的转变,从单纯的人口转移型向结构转换型过渡,从城市的集中型发展转向城乡统筹发展,这是城市化的高级发展阶段。

推动大都市区政府间的有效合作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交通网络体系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和联系方式出现了显著变化,大城市与周边地区日益趋于一体化,形成新的空间聚集形态——大都市区(metropolitan.region),其在20世纪后半期已成为发达国家城市体系的主体形态,在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全球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目前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大都市区。但大都市区的管理往往被分割在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行政区域之中,如何突破行政壁垒和地方利益等各种客观性的障碍,推动大都市区政府间的有效合作,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亟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国城区人口前25名城市(单位:万人。来源:《2017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